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政策驱动 中国城市布局走向网络状

2014-12-01 16:38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近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再次唤起社会各界对中国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的关注。

《报告》指出,到2013年末,全国流动人口的总量为2.45亿,超过总人口的六分之一。流动人口总的流向趋势并没有改变,特别是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还在加强。业内人士称,这一变化意味着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卫生计生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强。

如此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除了需要流入地具备较高的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更是对当地社会公共服务等的综合考量。考验背后,则是中国城市总体布局的发人深思。

块状布局占据主体

综合国内外情况来看,块状布局、带状布局、环状布局、星座状布局等是几种常见的城市布局种类。在中国,“城市布局主要以带状布局和块状布局为主,而且块状布局更常见”,赛迪方略地区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王伟凯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其中,带状布局的形成多和流域经济或者铁路等交通干线有关,例如中国的长江沿线城市带、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城市带等。

而块状结构是我国现代城市结构中最为紧凑也最为常见的布局类型,这种布局方式便于市政设施的集中建设、便于土地合理利用,容易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在我国,块状布局的城镇比较多,如有依托原有城镇发展起来的石家庄,有随着生产发展将原有居民点连接成整体的呼和浩特,一般中小城市都以块状布局为主。

“以块状为主导的城市布局特点和我国城市发展的规模化追求有关”,王伟凯分析,按照城市发展理论中的城市规模效应等原理,城市规模越大,辐射范围便越大,于是会促进周围一批乡镇或者小城市的联合发展,形成块状布局,与此同时,城市自身的布局形态也往往存在用地规模偏大、块状形态的特点。

相比之下,国外的城市布局以星座状为主,这和国外限制大城市规模的理念有关,如发展卫星城市、郊区城市、在城市之间设置绿化隔离带的引导方式,以及建设最宜居、合理的城市布局思路等。

1/3123>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