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配套
提出社区配套中心模式新思路
“入学难、就医难、买菜难、基层办公难”,在2013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贾玉良发现这是居民和基层管理人员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
心系民生,帮民解困,是泉城规划人从来不变的追求。2013年起,市规划局周密部署,密集开展关于济南市新建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研究。他们从切实解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和满足基层管理要求出发,在大量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对济南市居住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形成《新建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管理研究报告》,并重点提出在新建居住区规划建设中推行社区配套中心模式的思路。
分类分级制定居住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标准。针对当前我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提出“分类分级规划管理,部门协作建设实施,基层政府使用管理”的思路。根据服务级别和公益程度,将具有公益属性的居住公共配套设施分为三种类别:一是服务级别较高、设施标准已较为明确的普教设施、省市区级文体卫等设施;二是公益性的社区级文化、体育、医疗、社区服务及社区管理等设施;三是为居住项目内的居民服务的、需按照规定的公益属性要求保证使用功能的市场性配套设施,如肉菜市场、市政配套等。对以上三种类型配套设施,分别从配置标准、布局原则、规划审批、建设实施及管理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相应提出了有利于居住公益配套设施建设实施的策略。
提出“社区配套中心”的创新模式。结合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与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关系密切的公益性设施存在规模小、种类多、市场难以自发提供,且规划配置标准及建设实施管理办法适应性及可操作性不强,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等问题,规划研究重点提出了在新建居住区配建“社区配套中心”的建设模式。按照“整合资源、集中配建,复合利用、综合管理”的原则,提出了集中建设社区配套中心、形成社区配套综合体的规划策略。社区配套中心建设有利于统筹不同开发项目的设施配建,统一使用管理,发挥规模效益,降低建设与维护成本;集合各类零散配套用地,节约开发用地,提升社区布局的完整性;统一基层服务的范围与标准,方便居民使用,实现一站式服务。
规范社区配套中心等设施的建设实施机制。为规范社区配套中心的规划要求和建设标准,市规划局还就社区配套中心的土地供应、招拍挂合同、预售及验收、产权办理等事项与国土、建设及房管部门进行了深入座谈对接,并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居住社区配套中心综合楼”单体方案设计。目前,配建社区配套中心的要求已纳入部分项目规划条件。
3/4 | < | 1 | 2 | 3 | 4 |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