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智慧城市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就是对这个城市进行透彻的感知,人们关心大气我们就布设大气传感器,人们关心水体我们就布设水体传感器,人们关心土壤我们就布设土壤传感器等等。这样,就可以随时了解到跟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环境质量数据,这就是智慧城市建设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叫做透彻感知,把人们真正关心的数据随时如实获取。
第二个变化就是全面的互联。通过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构建,让那些透彻感知的数据能够源源不断的传输到城市云数据中心。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感知那些数据、获取那些数据,而且随时随地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数据,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当然,仅仅了解到这些数据好象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我们仅仅知道这个地方的水质是二类、PM2.5是200等一些零乱的数据,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从总体上认识这个城市。尤其对我们城乡规划来讲,恐怕不能停留在某一个点上,我们必须要全面的认识城市。
第三个变化就是深入的智能化。就是对那些数据开展相关的分析,从中挖掘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来,也叫做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也就是众多应用系统的构建。对城乡规划来讲,希望分析与规划相关的定量科学依据,对于管理来讲分析出管理相关的决策支持依据等。
综上所述,从数字城市阶段到智慧城市阶段,概括起来就是要做三件重要的事情,即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这三件事需要相关技术来支撑,第一个就是传感网,由不同传感器构建的新型网络;第二个就是物联网,是把各种各样的关注对象,关注的物体或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传感网、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实现。第三个就是智能化分析,离不开云计算技术手段及多种应用系统的研发。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随着大量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工作的开展,今后我们将生活在智慧城市中,我们的城乡规划工作也将基于智慧城市开展。那么,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是咋样的呢?根据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分析,结合我国城市信息化发展特点,概括起来可以将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表述为: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五大系统,还有七项保障(如下图所示)。
一个中心:就是组织完成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一个信息中心,或者一个管理部门。
三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信息感知与传输平台,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在数字城市基础网络之上,要构建传感网与物联网。第二个平台就是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在数字城市原有数据库基础之上,为了数据的综合分析和挖掘,需要通过数据的清洗、转换、加载等操作构建城市级的数据仓库。第三个平台就是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是为支撑各种各样的城市应用来提供一个技术共享与服务平台,保障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
五大系统:第一类针对党政部门管理类的系统、第二类是针对城市经济运行的商业企业、第三类针对广大城市社区服务的、第四类针对广大民众服务的、第五类针对一些相关部门和相关领导的综合决策支持。通过五大应用系统的研发,满足城市运营过程各行各业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促进城市创新发展。
2/6 | < | 1 | 2 | 3 | 4 | 5 | 6 |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