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推动智慧城市规划
近年来,大数据的概念逐步普及,大数据的应用逐步开展,为智慧城市规划带来新的契机。大数据由于其数量、类型、获取、处理、应用等不同于既有的数据,导致现有的技术方法无法满足数据处理需求,要求我们探索新的模型与方法。与此同时,大数据凭借其“数量大、类型多、变化快、真实性、价值高”等“5V”特征,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新动力。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现在都成为社会感知点,因为我们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或者智能卡,都在为我们的社会贡献着自己的数据。包括哪些数据呢?包括我们的空间位置数据、行为模式数据、社会交往数据等等,成为当今社会大数据的有机组成。
下面这张图片大家可能都看到过,它是某个时间段全球使用Facebook的人在空间上的分布及其相互联系。大家发现:无论是美洲还是欧洲,都有大量的用户,而且他们之有着密切的联系。事实上,大数据所反应的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新的信息化联络。这就要求我们在智慧城乡规划中不仅仅要面向物质空间分析规划要素之间的关系,还必须关注信息空间里规划要素之间的关系。
除了上述社交网络大数据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智能手机终端,无论是我们发微博,还是跟朋友通讯联系或者打电话,每时每刻都可以将这样一些通讯数据记录下来。根据所记录下来的通讯信息,就可以形成如下图所示的一种新型的城市移动景观。从城市移动景观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区域,分布着不同数量的智能终端用户,有相对集中的高峰区域,还有一些相反的低谷区等;而且,这种城市移动景观是随着时间的进程不断发生变化的。
显然,上述社交网络的大数据、移动通讯的大数据,必将会成为未来智慧城市规划重要的数据源。为什么呢?我们之前城市规划分析的相关数据往往是静态的数据,形成是静态的城市规划方案。现在拥有了这些代表人类行为模式和时空分布的动态大数据,基于这类动态数据分析就可以形成动态城市规划方案。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可能给我们智慧城乡规划带来两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就是由静态规划到动态规划转变。因为我们原来记录和分析的是历史片断的静态数据,现在基于动态的大数据,有望将城市规划转换成一种动态分析和规划过程。
第二个变化就是由以地为主的规划向以人为本的规划转变。应用大数据,我们可以认识人在城市当中活动的空间以及活动带来交通拥堵的问题,职住平衡的问题等等,进一步反思我们的规划方案,认识其合理性及存在问题。同时,也需要将人的时空行为分布及活动模式,应用到新的城市规划修改或者修编工作中。
大数据带来的上述两个方面变化应该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各位规划师积极思考与应对。(根据讲座速记整理,并经过作者校正)
6/6 | < | 1 | 2 | 3 | 4 | 5 | 6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