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青奥时代”南京城建之路如何走?8日,南京一口气抛出74个专项规划。
布局三大铁路枢纽站 打造八段滨江风貌
随着《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构建专业、高效、畅达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将成为南京联接镇扬、滁合城市群的“支点”,深入苏北的“前沿腹地”。
为此,规划把南京综合客运枢纽布局分为三级:一级客运枢纽为联系海内外、辐射全国枢纽,分为机场枢纽和铁路枢纽,机场枢纽一“主”(禄口机场)一“辅”(六合机场),铁路枢纽包括南京站、南京南站、南京北站;二级辐射都市圈、联接城内外,分为城际、公路、城市复合枢纽;三级为市内公共交通枢纽。
南京长江以江洲为前景,以散布城中的山林为点缀,江—洲—城—山依次布局,大开大合、景观丰富。建设滨江城市,是南京的世纪梦想。规划把南京江岸分为特色各具的八段片区:幕燕片区,大山大水;下关地区,民国风韵;河西片区,现代科技;下关江心洲片区,风情绿洲;江浦片区,科创社区;浦口中心区,国际典范;桥北片区,产城融合;八卦洲片区,原生野趣。
民居修缮有了图集 工业遗存分级保护
修缮老房子、保护工业遗产,成为新一轮老城保护的重点。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经由实地调研,出版《城南历史城区传统建筑保护修缮技术图集》。南京城南院落组织中二合院居多,单侧开敞的院落其次,多为靠后院落,与前院以石库门隔开,为内宅使用,院落形式以“二”型、“一”型、“回”型居多。同时,南京城南多为单层建筑,二层建筑多位于靠后进,常设跑马楼,以增加使用面积。“图集的推出,就是让‘南京建筑’的模样更为清晰。”南京市规划局人士说。
南京工业遗产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此次梳理出52处工业遗产,包括晚清、民国以及建国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南京工业发展各重要时期(1840-1978年)的工业遗存。它们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现代工业的先行者,记录南京乃至中国近现代工业化历程和城市近现代化发展轨迹。
规划吸取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和发展的经验,提出分级保护的思路——从综合价值、格局与风貌、工业建筑,以及再利用潜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按评估分值的高低将工业遗产的保护价值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工业遗产历史地位重要,厂区保存状况较好,规模较大、格局明显,如李鸿章于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旧址,如同一座近代中国工业博物馆,园区有9幢清代建筑、19幢民国建筑原样修复保护,活力更新,发展为1865创意产业园;二级具有较高价值的工业遗产,厂区保存状况较好,规模较大,具有一定地域性、典型性以及较高历史文化价值,如宏光集团、金陵船厂,将尽可能修复利用,开发工业旅游、创意产业;三四级厂区保存不佳,将保留部分工业构筑物和工业遗产。
居家养老医养结合 立体过街慢行友好
新修订的2014版《南京市公共设施配套标准》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等,适应老龄化社会和居民对公益性配套的更高要求——
以服务半径500-600米内3-5万左右居民设立居住社区层级,设立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完善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派出所的设置标准和用地要求;增加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残疾人公疗站、幼儿园等。
以服务半径200-300米内、约0.5-1万左右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设立基层社区级公共设施,有独立设置的教育设施、垃圾收集站、环卫作息场、环卫车辆停放场等其它设施,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服务项目。
对于居家养老,该规划给出非常详细的指标体系。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集预防保健、全科医疗、妇幼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可含老人和残疾人康复中心,面积4000-5000平方米,独立占地,一般每个街道或3-50万常住人口设置1所。
《南京市主城过街人行通道规划修编》提出,在主城区共将建立体过街通道238处,其中地道217处,天桥21处。
为建设“公交优先+慢行友好”的出行交通,《南京市主城过街人行通道规划修编》规定,快速路或机动车道宽度大于25米的交通性干路,均考虑设置行人立体过街。有地下空间开发区域,或周边景观环境有要求,建议以地道为主。新规划中的地下过街通道力求与轨道站点、地下空间及商业地块相结合,发挥综合效益。而上版规划中相对较孤立的立体过街通道则被取消,采用地面形式过街,方便慢车、行人。
除了较为发达的新街口商圈、夫子庙商圈、河西CBD、江东商业中心,未来,燕子矶新城、下关滨江商务区、中央门商业中心、中保商业中心、湖南路商圈,河西南部、南部新城商圈都将是南京地下发展的“重头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