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人如织的新加坡克拉码头,人们喜欢坐在河边,吹着海风,享受一杯咖啡,或者品尝新加坡地道的胡椒螃蟹。这条河,也是新加坡饮用水供应的重要来源。然而,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到,几十年前,这里也曾臭气熏天,让人避之不及。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在其回忆录中曾说到,在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有位盲人乘坐公共汽车,仅凭气味就知道到了新加坡河畔。
不过如今,这个刚刚建立不到50年的国家,街道干净整洁。尽管有着全球第二、每平方公里7615人的人口密度(2013年北京的常住人口密度为1289人/平方公里),走在街上,却满眼皆绿色,“花园城市”之名绝非浪得。
所有一切并非唾手可得,而全部来自于政府一步步详细明确的环境规划、完善的法制以及绝不为了短期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的坚定原则。
新加坡历来充满忧患意识,在环境方面亦是如此。政府认为,弹丸之地的新加坡,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逆转,因此,政府绝不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增长。建国初期,新加坡就聘请联合国专家,用四年的时间编制了整个新加坡范围概念性的未来30年至50年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网络、产业发展等规划。1991年,政府又在现有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编,提出将24%的土地保留为绿地,并将现有的天然森林的82%保留下来的目标。此后,每隔十年,政府都会修编一次城市建设规划,制定新的目标。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作为一个仅有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城市国家,新加坡的绿化面积约为国土面积的45%,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漫步在这座城市,就仿佛是进入一座热带雨林的公园。
环境规划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如何最优化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和土地,为民众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够保持经济的增长,是新加坡政府不断探究的课题。尽管土地资源紧缺,新加坡却从来不给人逼仄和高楼林立的城市压迫感,反而在任何角落都能看到大片的绿地和公园。资料显示,新加坡目前有多达340个公园,其中,在居民区,每隔500米就会有一个公园。
此外,新加坡还大力发展空中花园。市区重建局在2009年推出的“打造翠绿都市和空中绿意”计划中,要求所有在滨海湾、裕廊区和加冷河畔的新建筑,都必须有等同于发展地段面积的空中和地面花园,作为替代绿地。
经过多年的推动,新加坡空中花园面积已达61公顷(约为61万平方米),相当于195个学校草场的规模。而在刚刚出炉的《2015年永续新加坡发展蓝图》中,政府则将目标进一步提高,力求将新加坡的空中花园面积在2030年增加到200公顷(约为200万平方米)。
新加坡的蓝天白云,郁郁葱葱并非凭政府一己之力即可轻易造就。为了维护良好的环境,政府制定了详细的行为约束,包括信手涂鸦、乱扔烟头、折花攀木等极小的违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而除了用毫不留情的法律惩罚民众的违法行为,新加坡政府每年会组织各种全国性的环保运动以及各类教育活动,引导民众珍视身边的环境。新加坡学校有一门专门的环保教育课程,帮助培养孩子的环境意识。此外,每所学校还要至少成立一个环保俱乐部,并不定期参观垃圾岛等环保教育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对国家的重要性。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