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先锋之城:上海未来的全球城市形象

2015-01-05 08:51 来源:文汇报 作者:陆建非 高峻

2015,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新常态带来新机遇,新发展催生新愿景。真正从战略角度来展望未来30年上海城市发展,一个十分紧要的研究内容就是城市形象和品牌。

上海需要有高度凝练过目不忘的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城市精神的外在表现,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品牌,是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支撑。著名的国际大都市,无论它们的历史长或短,往往都有鲜明的城市形象和品牌,如纽约、伦敦、阿姆斯特丹、新加坡等,这些高度凝练、过目不忘的城市形象有效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当前,上海正在组织相关力量开展未来30年的研究,其中一个十分紧要的内容就是未来上海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牌。

上海曾一度被视为或称作“冒险家的乐园”、“不夜城”等,时过境迁,今非昔比,这些名称多多少少折射出旧日上海的特征与风情。眼下不少年轻人将上海戏谑地称作“魔都”,此名称夺人眼球,容易在坊间流行,但不少上海市民难以从心理上和文化认同上予以接受。其实,也有相当一部分外地和境外的游客把上海叫做“东方明珠”,但这很容易与“东方之珠”混淆,后者指香港。

上海西部早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全部形成,至13世纪逐渐发展为城镇。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如从建城角度看,至少有800年的历史;若以对外开放视角而论,已有170多年。然而,遗憾的是上海这座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至今还没有公认的城徽、城标、城旗、城色、别号、昵称,或者动物吉祥物之类。上海从一个江南小县城成长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未来将走向全球城市,从城市形象的角度我们需首先揭示其价值内涵,才能在此基础上转化成为城市形象的符号、口号等外在形式。无论回眸历史,还是检阅现实,甚至眺望愿景,我们以为它的称呼似应定位在“先锋之城”(Vanguard City)。

敢于领先、敢于率先、敢于争先

上海作为“先锋之城”,表现在敢于“领先”。元末黄道婆将纺织技术从海南岛黎族百姓手上带到了上海乌泥泾,使原本濒临海岸碱土遍地的上海成为我国棉花种植业最重要的地区,从此“衣被天下”,纺织业也成为上海早期民族工业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中国现代化中许多“第一”在上海纷纷出现。上海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地,但在“一朝分娩”之前,有一个“十月怀胎”的过程,老渔阳里2号(今天的南昌路100弄2号)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这里就是编辑部所在地。最早的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也在此处出版。二战期间,上海更因其接纳众多犹太人而获得世界赞誉。上海作为“先锋之城”,也表现在敢于“率先”。1991年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说“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小平同志还说“上海开发搞好了,不但能带动长江三角洲,还可以带动内地”。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确立了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设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上海作为“先锋之城”,更表现在敢于“争先”。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强调,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要抓住机遇,锐意进取,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贸区应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要发挥上海在长三角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继续完善长三角地区合作协调机制,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因此,争先创新,不仅是国家对上海的要求,也是上海对国家的责任。

打造知识创新、创意设计、文化多元和智慧生活中心

作为城市形象的价值内涵,“先锋之城”兼备抽象和具象的特征。先锋之城首先是指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诠释上海海纳百川的历史基因和文化特质;其次,先锋之城虽然并不意味着上海城市发展的每一个方面都是首位,但也要求它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力争使知识创新、创意设计、文化多元和智慧生活等四个重要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知识创新是全球城市区别于一般城市的价值体现。“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所孕育的勇于率先、敢于争先的城市气质和市民风貌,尤为突出地表现在商业、教育、艺术、文化等方面,因此,未来的上海一定会在产学研结合、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创意设计必然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动力和灵感源泉,它不仅催生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的设计,也带动现代管理与经营的创意设计。把上海打造成为设计之都,必将快捷有效地提升城市的产业发展力。

上海从来就是一个移民城市,城市的多元文化生态既是现实,也是趋势。上海面临如何提升“城市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命题,重中之重是提高“对于其他文化的认知程度”和“对于文化差异的接受程度”,集聚世界优秀人才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贡献智慧和才能。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乐居”源于“易居”,才能生成更多的“宜居”。发展智慧生活,不仅是产业发展和政府管理将更多地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为城市居民创造智慧化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未来30年,上海将继续朝着全球城市的目标迈进,这座伟大的“先锋之城”将勇于争先,积极打造知识创新中心、创意设计中心、文化多元中心和智慧生活中心,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更大贡献。(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提升全球城市品牌与增强城市吸引力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