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大杭州”一体化方案亮相:向同城同待遇接轨

2015-01-06 09:1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姚建莉 朱艺艺

1月5日上午,酝酿历时一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快萧山区余杭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终于公布。

《意见》共分为四个方面、19条意见,从2015年开始,萧山余杭将在户籍管理、就业和社保、社会救助、教育、公共卫生、市民卡服务、公积金制度等9大重点领域率先接轨杭州主城区,进一步向“同城同待遇”接轨。

记者了解到,1月5日凌晨1点多,在杭州市政府的带头下,涉及政策的11个部门,包括杭州市公安局、杭州市人社局、杭州市民政局、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卫生计生委等相关负责人还在召开会议,为意见的公布做准备。

为什么要加快萧山余杭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如根说:“两区兴,则杭州兴;两区强,则杭州强。”

早在2001年,余杭市、萧山市被撤销,设立余杭区、萧山区,经此调整后,杭州市区面积由683平方公里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成为长三角仅次于上海的第2大城市。

十多年来,萧山、余杭已经成为杭州的重要“增长极”,撤市设区一度为杭州注入了巨大的经济活力,但两区与主城区的公共服务却迟迟没有打通。时至今日,这种体制机制上的割裂,已经成为杭州市域内资源的优化整合,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产业的合理布局的障碍。

陈如根表示,将着力打破体制壁垒、加快体制调整,加快余杭、萧山两区由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变。

具体而言,户籍管理方面,自2015年1月1日起,夫妻投靠、老年投靠、未成年子女投靠、人才引进、购房落户、投资落户等统一执行杭州主城区政策。

社保制度方面,将推行主城区与萧山区余杭区社保标准一体化,实现911家医保机构互认,新增7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3年逐步到位。2018年1月1日前,萧山、余杭两区社保纳入杭州市本级统筹。

同时,将推进主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萧山、余杭两区延伸,将进一步均衡主城区和萧山区、余杭区的优质医疗资源2015年起,两区城乡公共卫生、免费婚检、免费孕检、免费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计划生育服务等补助执行市本级政策。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许庆明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次“一体化”几乎涵盖了所有公共服务的层面,将对当地的企业、居民产生广泛的影响,“现在杭州主城区土地、水等资源较为紧张,萧山、余杭则相对宽松,一体化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成本下降、效益的提高。”

在更宏观的层面,许庆明认为,一体化将优化区域分工,促进产业布局合理化。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推动下将会使相关产业在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区域集聚发展,比如主城区主要发展高端服务业,而萧山余杭主要发展区域性的服务业、先进制造与都市型农业,区域的产业合理布局将会极大的提高杭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地位与作用。

但一体化进程的核心还是在于财政体制的一体化,这个进程要根据主城区财政的承受能力还有财政体制一体化的进程而定。

近年来,浙江省撤市(县)设区动作频频,加强中心城市发展的意图非常明显。日前,富阳市“撤市设区”,成为杭州市新的行政区,再次扩大了杭州的行政区域范围。

从2001年余杭市、萧山撤市设区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杭州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又有所下滑。因而,这一轮行政区划调整被视作缓解市区空间不足对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的重要手段。

过去,浙江省是“县域经济大省”。2011年,浙江省GDP总量3.2万亿元,其中县域经济总量占三分之二强;浙江的“百强县”数量连续多年冠居全国。

然而,“十二五”期间,浙江提出“做强省域中心城市”、“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主要在于县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其在资源配置、整合能力方面问题日益突出,产业发展与比邻的江苏逐渐拉大。

数据显示,浙江设区市市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17.4%和31.6%,广东和江苏分别为18.1%、39.2%和26.4%、35.4%;设区市市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46.4%,广东和江苏则分别达到85.1%和51.6%。

这些明显的差距,无疑推动了浙江省撤市(县)设区的进程。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