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002年
地点:福建
亲自来当林觉民故居讲解员
1989年,福州市有关部门批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拆除林觉民故居部分建筑,刺眼的“拆”字被写在了市文物保护碑上。
福州市政协委员张传兴立即写信给刚到任不久的市委书记习近平,并撰文《林觉民、谢冰心故居不容再拆》。习近平看到来信后,立即让市文管会核实,同时要求有关部门暂缓拆迁。1991年3月10日下午,福州市委市政府在林觉民故居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习近平亲自主持。
当年5月31日,故居修缮工程动工。11月9日,在辛亥革命福州光复80周年纪念日当天,林觉民故居修缮完成,并辟为福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对外开放。
开馆当天,习近平书记除了参加剪彩仪式,还亲自给省外客人当起了讲解员。开馆一个月内,他又三次来馆了解观众反应,作出整改指示。
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习近平还对市内的名人故居、历史建筑普遍作了政府挂牌保护,创设的“福州瓷牌”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不少当年挂牌的建筑后来都定成了文物保护单位,但那些“瓷牌”还让文物界抚今追昔,珍爱有加。
父子合力保林则徐古迹
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林则徐故居、出生地以及纪念馆在内的系列遗迹,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年久失修、损毁严重、房舍被侵占等突出问题。
1990年5月,《人民日报》反映了保护林则徐遗迹存在的问题,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同志作了重要指示。1991年7月,习近平在有关汇报材料上批示:抓紧修复林则徐故居及做好墓地开放。此后,他又数次研究林则徐遗迹修复等事宜,包括议定收回林则徐出生地。
一个月后,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修复工程开工典礼举行,1997年6月竣工。
“两次仪式,习近平同志都亲自参加了。”时任福州市副市长、后任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强回忆。他也是林则徐后裔,现为林则徐基金会会长。
放弃一时利益换历史
被誉为“南方周口店”的万寿岩史前遗址上世纪80年代也曾面临被摧毁的命运——这里被三明钢铁厂出资购得,作为采矿点。
1999年12月底,省文化厅向省政府提交了“关于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保护有关情况的紧急汇报”。
2000年1月1日,时任代省长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明确指出: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一直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文物,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他要求三明市政府立即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对洞穴遗址群的保护;协调、帮助三明钢铁厂尽快在异地选定新采矿点,同时,决定由省财政拨款万元,用于遗址群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
万寿岩的爆破开采得以全面停止。
2001年3月,万寿岩遗址被评为“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6月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
时间:2003-2006年
地点:浙江
在主政浙江期间,习近平总结出了城市、旅游业发展与文化遗产、古建筑保护相结合的路子。
而对于一些地方将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对立起来的行为,习近平的批评也毫不留情:“如果说以前无知情况下的不重视还可以原谅,那么现在有认识情况下的不重视,那就是意识问题、政绩观问题。”
我们从《之江新语》和其数次调研讲话中还可以看到,这一时期,习近平对于文物保护“可持续”的思路更加系统、成熟、深刻。
搞保护不是一动也不动
可以说,西湖的周围,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这些财富是不可再生的,弥足珍贵。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我们强调保护,并不是对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捂得严严实实的,一动也不能动,而是要在坚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合理开发和建设,通过适度合理开发和建设来实现更好的保护。不能把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要坚持与时俱进,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意识,把保护与开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开拓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新路子,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
——摘自2003年9月27日,习近平在考察杭州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时的讲话
因拆迁让古迹消失很可惜
现在有的地方搞旧城拆迁改造,把一些文物古迹搞得荡然无存,这是非常可惜的。作为省会城市,杭州应在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历史文化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做得更好。
——2003年9月20日,《之江新语》,《加强对西湖文化的保护》
推陈出新不是乱拆乱建
要注重“推陈出新”,传承历史优秀文化,赋予时代发展内涵,但“推陈出新”不是胡乱“拆旧建新”,建几条假古街,造几座仿古楼,甚至用假古董破坏真古董,毁掉珍贵的文物。要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人旅游经济发展之中,使旅游成为宣传灿烂文明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窗口,成为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2004年9月30日,《之江新语》,《发展旅游经济要坚持创新与继承相统一》
文物保护如何持续发展
生态资源、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生态资源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就会恶化;风景名胜受到破坏,观赏价值就大打折扣;文物古迹遇到破坏,人文价值就荡然无存。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一旦破坏,旅游经济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004年10月9日,《之江新语》,《“无烟工业”也要可持续》
遗产保护是每个人的事
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做到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坚决禁止破坏性开发。对文物项目的维修也要坚持保护第一、做到修旧如旧,坚持质量第一、做到进度服从质量。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事。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财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独特的审美情趣、独特的传统气质,才能传承下去。今天(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凸显出文化遗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要借此机会……倡导珍爱文化遗产的文明之风,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2006年6月10日,习近平在“文化遗产日”调研时的讲话
2/3 | < | 1 | 2 | 3 |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