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两会新闻 ▪ 新型城镇化 > 正文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彪:城镇化最终是人的城镇化
“目前温州正在探索更多的政策,让外来务工人员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昨天中午,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彪对记者表示,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几条路,建多少高楼,而是人的城镇化。对于这个话题,这位市长娓娓道来,看来是他经常在考虑的问题。
城镇化:
不能简单理解为城市版图扩展到农村
要更多的顶层设计来支撑
谈到城镇化问题,陈金彪代表直言,城镇化是目前社会转型的一个重大命题,谁也绕不过去,温州也在积极探索这方面的路子。
他说,他理解的城镇化,并不是简单的多造几条路,多建一批高楼大厦,然后不断地将城市的版图扩展到现在的农村。“并不是这样简单的理解,城镇化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最终还是人的城镇化。”陈金彪代表说,这其中牵涉到城乡一体化的体系设计、户籍制度、社保制度等等各方面的改革。这方面需要更多的顶层设计来支撑。陈金彪表示,温州的龙港镇已经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各种配套措施也正在完善落实。
打工者: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在农村的权益
提供更好的政策让他们融入城市
城镇化肯定会带来人口的流动,特别是将会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对此,温州这个外来打工者密集的城市,将如何采取更好的措施,帮助这些打工者融入城市呢?
陈金彪表示,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来城市打工很容易,但是真的要融入这个城市却很困难。“所以我们要在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子女入学等各个方面采取新的措施来帮助他们,比如温州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实行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就近入学的政策。此外各方面社保也在不断跟上,其中关键是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缩短其中不公平的地方,但是这肯定还需要一个过程。”
同时,他也表示,要加快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保护农民宅基地等合法的权益。要保障那些离开农村去城市的务工人员在农村的权益,让他们离土离乡而不失权益。不然他们也无法安心进城,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为生活打拼。让他们两手空空进城,又再也无法找回原来在农村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局面不是推进城镇化希望看到的。
城市病:
要建设海绵型的新型城市
地下管网建设是城市的良心
目前由于大量人口向大城市积聚,导致不少城市纷纷患上了“城市病”。温州作为浙江“杭甬温”三大城市之一,如何应对城市病?
陈金彪代表告诉记者,城市病是现在大中城市发展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主要和人口的迅速积聚、原来城市规划不足等关系密切,这就需要进行调整。
他说,温州是个老城市了,现在在对老城进行改造,内疏外迁,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现在人口密度不那么大的老城,同时规划建设更加便捷的城市交通。此外,加强对新城区的规划设计,做好整体设计和区域规划。“我们说向东向东再向东,就是要建设好滨海新城。”
此外,陈金彪代表还特别提到,要加强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这些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工程,投入很大,有时候也看不到,但是对于一个城市的运转却非常重要,都在考量这个城市的宜居程度。温州要向海绵型城市发展,城市设施建设不能太硬,要给自然生态的循环留出空间。”
“金改”三年:
11个项目已经破题
新一轮的金改计划正在制定
谈到一直备受关注的温州“金改”,他表示,温州金融改革已经3年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务院下达的12项金改任务,除了一项境外直投需要国务院统一部署批准外,其他11个项目已经破题,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表示,“温州区域性的金融风波已经区域稳定,风险可控。”
不过,他也表示,三年的金改虽然完成了原来的预想,但是目前看来受惠面还不够,今后要注重提质扩面。
陈金彪代表还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不少关于金融改革的内容,力度和创新性都超出了预料。“我们正在初步制定中的新一轮金改计划似乎有些保守,更要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法吸收到我们的金改计划中。”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