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羊城晚报:超前规划地铁,需踩准城市发展节奏

2015-03-16 14:01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耀琪

日前,《广州市新一轮轨道交通(2015-2025)建设规划方案图》出炉,432公里的轨道贯穿南沙自贸区、白鹅潭、广州南站、广州北站等多个重点区域,总投资估算2976亿元。广州当前地铁日均客流在600万人次以上,运营的总里程仅仅260公里。

相比之下,上海的总里程是广州的两倍多,接近600公里,日均客流不到广州的两倍,900多万。这意味着上海作为全国性的旅游城市,地铁的拥挤程度居然还没有广州高。和广州客流集中在一二三五线的热点站不同,上海区域发展摊得更开,地铁客流得以在更大范围、更多线路上扩散,降低了拥挤度,也实现了轨道资源的利用率。

广州的情形是,一些线和站拥挤不堪,另一些“超前”线路和路段几乎空驶,站口外“长草”而不是“长楼”。华工专家王成芳曾经向媒体说,广州地铁辐射面积只有12.8%,只有一半的站点与城市公共中心在空间上契合。在传统的市中心,站点与地面契合度达到50%,在天河-珠江新城市中心的空间叠合面积也只有27.1%。这意味着广州的轨道交通相当一部分是和需求脱离的,对沿线土地、物业及经济社会环境带来的贡献未必高。

广州地铁分布造成的这种冷热不均的状态,反映了市场对规划的真实心态。这意味着前些年把人口迁移出去的策略可能是理想化的。由于商业并未随之兴起,造成人口徘徊不前,但地铁已经早早地铺过去等着。有人会把这种规划称为有远见,当然,从未来50年来说或许是远见。但四号线开通8年一路向郊区延伸,至今不少站点日均客流不到500人,也就是还不到一列车的满员数。这就令轨道的效用打了折扣,给城市带来沉重财政负担。

广州作为超大城市,由于人口较难控制,其出路注定是从中心向外扩张的。线网规划者常常忽视了,一个城市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画出来的。如何兼顾眼前和未来,如何踩准城市发展的节奏,大有文章。如果仅仅根据未来可能的人口量来设置地铁,或许要亏很多年才能盈亏平衡。当然,也有官员认为多建轨道交通也是一种提升GDP的出路,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地铁不仅仅是比大巴快的交通工具,还应该是改造城市经济格局的发动机。市民不但要求搭乘地铁快捷,更要求能在沿线展开自己的立体生活。让乘客成为消费者,这才是地铁盈利的出路。我们一轮轮的规划图,偏重为交通枢纽、重大产业服务,但对公众的真实需求和体验考虑是否足够?比如从南沙、顺德、增城、从化开往广州的地铁,进市中心动辄要1小时,如果站站停甚至比楼巴还要慢,那将是什么状况?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