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要建“海绵城市”的消息引起市民关注,相关部门正为济南申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做准备。“海绵城市”建设会在哪里率先试点?包括哪些工程内容?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对市民有什么影响?3月15日,记者自市市政公用局获悉,济南已选定大明湖兴隆片区作为试点,总面积39平方公里,计划工期为2年,随后还将向济西湿地片区推广。
【建设需求迫切】
超六成管线标准太低 易涝点达93个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对目前的济南来说,在“留住”水资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需求。
作为北方典型的季风性气候城市,济南虽素有“泉城”之称,却是个资源型缺水城市。年降水量只有600毫米-700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90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
从地势来看,济南南高北低,高差达130多米;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从1949年至2011年这62年间,城区面积扩大了约10倍,路面硬化面积也在加大。这就导致,降水时易出现“马路行洪”现象。根据已完成的中心城防洪、排水防涝能力风险评估显示,目前济南城区易涝点达93个,内涝高风险区为79平方公里,63%管线不满足2年一遇的标准,治理城区内涝迫在眉睫。
从水质方面看,城区河道水质不稳定,污水直排现象时有发生;生活污水未完全实现雨污分流,还有约16%的合流制管线未经改造,部分未经处理的污水流至河道。
此外,一个近年来越来越严峻的事实不断给泉城敲响警钟,就是保泉形势不容乐观。由于泉域补给区硬化面积增加,使降雨入渗条件变化,减少了泉域地下水的降雨入渗补给量,使不少泉群面临停喷危险。
【自身条件不错】
曾投资1500多亿元改造 基本消除劣五类水质
建设“海绵城市”,济南拥有怎样的条件,能否锻造出理想的“弹性”呢?
从自然条件来看,南高北低、东西狭长的地形,南部山区疏松的石灰岩和北部致密的火层岩,构成南部渗透吸水、地下蓄水净水、北部涌泉释水这种天然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专业人士分析,这种自然地理特点使南部山区的岩溶地质有大量的强渗漏带,对地下岩溶水有直接的补给条件;同时,岩溶地质有大量天然蓄水空间,利用好这一特点可使雨水就地消纳,可实现降低雨水径流对下游地区的积涝威胁,及确保泉水常年喷涌的效果。
从当前发展基础来看,济南已先后投资1500多亿元,实施了泉水保护、河道整治、雨洪水利用、污水处理、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和公园绿地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
尤其是2012年以来,在以创建生态城市、水生态文明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为内容的“六城联创”中,仅有关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工程总投资就达300多亿元。
据相关统计,目前全市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2%,基本消除了劣五类水质,污水处理率达96%,中水回用率达20%,这些条件均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试点区推广区确定】
在大明湖兴隆片区39平方公里范围内试点
在“海绵城市”建设蓝图中,济南按照“具有竞争性、系统性、创新性、示范性以及可实施、可持续性”的原则,把以大明湖和兴隆山为核心区域的大明湖兴隆片区确定为试点区域。
试点区域的范围为:北到经十路,西到英雄山,南到南部山区分水岭,东到佛慧山一带。该试点区域总面积为39平方公里。
试点区域两年内将完成43项工程建设。待试点区域建成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75%,污水集中处理率、再生水利用率分别达到98%和25%,供水管网漏失率将下降到10%,为全面铺开海绵城市建设积累经验。
记者了解到,主管部门还将玉符河济西湿地确定为推广区,面积达62平方公里。在试点区改造完成后,“海绵城市”建设重心将移向这个面积为62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而向全市推广。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