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城镇化进程中,中国城市从过去伴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以城市空间发展为特征的快速城市化进程,逐步转向更加面向国民,更多地关注为国民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服务,使之真正成为城市居民的城镇化。
在过去30年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化率提高了30%,约2亿人口从农村转入城市,但是却没有完全实现这些人口的市民化,没有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因此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城镇化。在今后的城镇化过程中,我们更应关注的是进入城市的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享有城市居民该有的生活福利。这样的城镇化进程,无论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城市自身发展的角度,都面对着相当多的问题与求解。
我们特意邀请三位业界专家,共同来探讨此话题,倡导“建立新型的人居观”,以期促进建立整个城市建设与发展领域共同的价值观。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
李强教授的报告围绕“社会学能为城镇化做些什么?”、“社会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关系”和“清河实验与社区提升”案例三个部分展开。
首先,李强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为切入点,指出社会学和人居环境科学存在密切的关系,社会学与城市规划、建筑等学科是交融和接轨的。社会学有众说纷纭的研究范畴,但社会学家的努力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向:一是试图从总体上研究社会有机体,这和吴良镛先生提出的人居环境科学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变量过多,总体把握实现起来无比困难;二是把社会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只考虑限定了范围的那些社会变量,提出了政府、市场、社会的结构划分,但这种划分并不适用于中国,因为中国具有政府强、社会弱的特点。
李强指出,社会学也一直致力探讨城镇化的问题,费孝通先生八十年代提出的“小城镇、大问题”最为典型。李强认为社会学综合性研究社会的最大试验点是“社区”,他以天津武清区龙湾社区研究为例,提出了构建“幸福社区”的8个要素:规划合理、配套齐全、环境宜人、治理有序、独特文化、社区参与度高、居民满意度高和社区归属感强。
其次,李强阐述了社会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关系。他指出,吴良镛先生倡导的人居环境科学,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人居环境科学的这些特征跟社会学的研究重点是接轨的,但也和社会学一样,在面临太多变量时反而不是特别容易把握,所以吴先生提出要以居住为核心,来探讨所有产生的变量。接下来,李强介绍了清华社会学和建筑学曾经合作的什刹海研究课题,课题结合发挥了建筑学的空间优势和社会学对社会关系的把握,探讨了该地区实施旧城保护目标时的多个难题。
第三,李强以清河社区实验的课题为例,重点介绍了社会学在社区提升方面的工作方向和重点。该实验课题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社会组织实验,重点在于重新认识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重新激发社会自治的活力;第二阶段的社区提升引入了规划手段,跟规划联系十分密切,我们通过访问老百姓,最后选出了绿地和自行车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重点提升。
最后,李强提出,今天社会学和规划界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重大的任务,就是在当下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迁的同时,如何去发挥自身的作用,社会学跟城市规划、建筑等学科的合作拥有无限的潜力。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