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天,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仪式将在自贸区管委会举行,天津自贸区正式启航。天津自贸区自去年年底获批以来,激起了海内外企业机构投资兴业的广泛兴趣,更引起了市民格外关注。“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负面清单”等与自贸区有关的热词,不断在市民生活中被谈起。听起来分外“高大上”的自贸区到底是什么?自贸区将如何带动经济城市升级?又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今天,新报特别推出“自贸区来啦”特刊,用老百姓的语言,为你解读关于自贸区的方方面面;带你“前往”自贸区,一探究竟……
什么是自贸区?
自贸区有两个概念,一个是通常所说的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之一的自贸区概念,简称FTA。比如说中韩自贸区、中澳自贸区。另一个是世界海关组织界定的自由贸易区或自由区的概念,它是主权国家在特定的地区或者港口划定特定的范围,对贸易投资活动实行特殊的监管机制,实行境内关外的特殊贸易投资监管机制,简称FTZ,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就属于FTZ概念。
天津自贸区的特色?
首先作为北方唯一的自由贸易区,天津自贸区承载着多个国家战略叠加,如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同时依托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次,天津自贸区的三个片区已形成了航运、贸易、物流、先进制造业和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形成一个良性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再次,天津自贸区开放形态最为完整,区内有保税港区、保税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等各种形态,因此能够充分地进行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以及金融的创新试验。最后,天津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口岸城市之一,凭借它广阔的腹地,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辐射作用,对产业升级转型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天津建设自贸区的基础?
天津始终是在国家的对外开放中处于最重要战略地位的城市之一,它的特殊开放形态多样,开放政策体系最为成熟,在这一点上,国内只有天津和上海具备这样的基础。多年来,天津一直在做特殊开放区的创新和探索,上世纪80年代初,天津就建立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到上世纪90年代初,天津港保税区又成为国家首批保税区,而且是港区内的保税区,为建设与国际接轨的自贸区做出了初步探索。此后,天津又建立了开放程度最高的东疆保税港区,以及综合保税区和泰达内的出口加工区。这说明天津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有着良好的基础。
天津自贸区的定位和目标?
根据天津自贸区总体方案,天津自贸区的战略定位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区。天津自贸区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将自由试验区建设成为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法制环境规范、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我国经济转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自贸区与保税区的区别?
首先,从概念上说,自贸区是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个升级,不是一个单纯的以海关特殊监管机制为政策中心的功能单一的特殊开放区域,它主要致力于进行贸易投资体制以及金融创新的政策试验,所以中国自贸区的关键词在于试验,它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保税区是海关基于货物贸易监管的特殊机制,从性质上说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它并不特别强调体制、机制的试验和创新。
其次,从关系上来说,我们现在的自贸区包括了保税区等海关封关运作的区域,我们俗称为围网内区域,在自贸区内它的面积是极有限的,而119.9平方公里范围内绝大部分是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俗称围网外区域。此外,自贸区更多的是进行投资和金融创新试验,自贸区对于中国经济的升级、转型,对于金融创新试验,对于整体制度试验意义更重大。
天津自贸区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根据天津自贸区总体方案,天津自贸区的主要任务包括五方面。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具体措施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二是扩大投资领域开放。具体措施为:降低投资准入门槛,改革外商投资管理模式,构建对外投资合作服务平台。三是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具体措施为:完善国际贸易服务功能,增强国际航运服务功能,创新通关监管服务模式。四是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具体措施为: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提升租赁业发展水平,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五是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具体措施为增强口岸服务辐射功能,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构筑服务区域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
天津自贸区的保障机制?
根据天津自贸区总体方案,天津自贸区的保障机制共有四方面,一是健全法制保障体系。二是优化行政管理服务环境。三是完善配套税收政策。四是抓好组织实施工作。五是建立评估推广机制。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