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部署启动

2015-04-28 10:33 来源:常德晚报

4月26日至28日,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建设部署启动会在常德市召开,16个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代表和相关专家齐聚一堂,进行汇报交流,总结各城市建设经验,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

根据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经过资格审核和竞争性评审,今年4月,确定了常德、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16个城市为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确保试点工作在3年内取得成效,会议要求各试点城市要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及相关行业技术要求,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计划。

27日上午,与会人员一行参观了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亮点项目,一路上对我市的城市发展以及建设海绵城市所做的前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巡视员章林伟表示,常德在全国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中,起步算是很早的,目前已经在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中,尤其是流域整治项目做出了成绩。但是相对国家提出整个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还没有全覆盖,某些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常德开始试点之后要按照国家海绵城市的要求,全面展开工作,根据整个城市的降雨情况,设置更多的雨水调蓄设施。

当日下午,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代表开始依次汇报,然后由出席专家相应地给出指导性意见。我市第一个汇报,大屏幕首先播放了我市申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专题片《筑民福祉》,市住建局副局长黄金陵汇报了我市建设海绵城市正在进行的工作以及下一步的计划安排。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郑克白肯定了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净、蓄、排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但总体感觉我市老旧小区的改造量很大,实施方案里多是对拆除重建小区的“海绵”应用,可以考虑如何在保留老城区的记忆和功能的前提下,实行海绵城市建设改造。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艳春建议,我市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主要依赖城市内河水系,可以探索如何发挥沅江等“大海绵体”的作用。(记者 张洵恺 蒋文辉)

透视海绵城市的面子和里子

章林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张颖夏:建设海绵城市,就是利用自然生态的方法来解决城市内涝和水源污染等问题。在提出海绵城市概念之前,原来的雨水都是靠城市管道来排除的,中国的地下管道建设欠缺,所以绝大多数城市的排涝能力都比较薄弱。而现在要想短期内靠修管道解决内涝也是不可能的。利用海绵城市的方法,不光是排水,它更多的是利用了绿地或者土壤的渗透和沉蓄方法。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都是硬化路面,习惯建楼建广场铺道路。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增加很多的绿色设施,将对改善城市的气候有非常大的帮助。

郑克白:海绵城市的建设是针对中国众多城市缺水、水污染、资源退化等状况,目的是建设宜居、可持续发展、节水型城市,让更多雨水再资源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城市发展质量和宜居舒适性,增加含水设施、蓄水装置。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整体优化城市生态、生活、生存环境。

张颖夏:近几年受国际性的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比如特大暴雨等不时会出现,城市排水仅靠排水系统是来不及的,这对雨水的调蓄要求非常强。现在很多城市都缺水,缺水的地方水污染一般都不严重。水多的地方,水污染一旦出现是非常糟糕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首要的是将水环境保护治理好,不仅仅是留住水,更重要的是水系的治理,让优质的水、温柔的水与整个城市浑然一体,这点常德就做得很好。常德穿紫河的泵站采用了德国的雨水调蓄技术,它连接了后面的生态滤池,大降雨时期不仅对整个内涝有了一个解决,同时通过生态滤池将存蓄的雨水的污染物也进行了消减,所以穿紫河的水质越来越好。

张颖夏:建设海绵城市,意味着被水泥硬化的“铁壳城市”,将逐渐变得可以自由呼吸、自然吐纳。城市下水道作为排水防涝的“动脉”,压力将得到极大的释减。地面土壤、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等将成为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城市多余的水资源。此外,依靠灌渠、泵站的“灰色”排放方式,将由可循环的绿色排水方式所替代。

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城市的排水防涝,更重要的是,它还将重建城市生态,实现良性循环。不仅城市水资源得以优化,城市的气候、环境也将因为海绵城市的建立而发生好的转变,因为海绵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绿色”,让生态回归自然。

郑克白:海绵城市建成后,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将大幅降低水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并且,海绵城市良好的排水防涝功能,还能极大地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城市承载着我们的生活,它的健康发展与居民生活品质息息相关。海绵城市从构想走向实现,正在构建一种健康的城市生态循环,这无论是对于城市的发展,还是民众生活品质的提升,都将释放出巨大的福祉和可观的效益。

郑克白:个人认为对不同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也不同。降雨量多,水资源丰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减排,包括汛期防涝和减轻对河流的污染。所以说疏通河道提高排水能力、增加生态设施净化雨水等已实施措施是合理的,效果是显著的。

章林伟:此次全国的16个城市能够进入试点,各有各的优势,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常德可以和江苏镇江相互借鉴。江苏镇江启动海绵城市建设也是在国家试点之前,起步较早,他们请的是美国的专业团队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全面打造的。要想成为实际意义上的海绵城市,应该6个字“渗、滞、蓄、净、用、排”全面符合。海绵城市建成后,排走的雨水和留下的雨水应实现“倒挂”。比如,以前一座城市70%的水都是快排进入管道排走的,海绵城市则要让70%的水留下。要将传统城市建设中单一的、“快排”模式转变为“渗、滞、蓄、净、用、排”的多目标全过程综合管理模式。

章林伟:常德在全国16个试点城市中,起步工作算是很早的,目前已经在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中,尤其是流域整治项目做出了成绩,比如穿紫河。但是相对国家提出整个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还没有全覆盖,某些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常德开始试点之后要按照国家海绵城市的要求,全面展开工作,要根据整个城市的降雨情况,设置更多的雨水调蓄设施。

郑克白:常德建设海绵城市应形成技术指标体系,实现制度化管理,在完善河道治理的同时,城市建设规模扩大时加强对总排量的控制、源头控制、分散处理,实现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张颖夏:常德的优点有很多,但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柳叶湖环湖路绿地以及武陵大道的人行道上的绿地,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该要进行改造。目前看到不少绿化带都是高于路面二三十厘米的样子,合理的应该比路面要低至少5厘米,水往低处流,渗下去,在路面跑的水少了,就缓解了内涝,改善了微环境;另外一些种植物的土是黄岩土,最好能换掉。这种土不适合植物生长,影响根系对水的吸收,况且这种土的土质是粘性土,也不吸水,应该选择种庄稼的那种土,叫做熟土。(记者 张洵恺 蒋文辉 整理)

章林伟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巡视员

郑克白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颖夏 中国水工业互联网CEO

1/212>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