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沈振江:智慧城市的营造是大数据治理的条件

2015-05-29 09:59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编者按:

2015年5月23-24日,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期间,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承办的中国科协年会分会场“大数据与城乡治理”研讨会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日本金泽大学环境设计学院教授,研究生院环境规划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沈振江在研讨会上作了《日本智慧城市与规划建设》的报告。会后,沈振江教授接受了中国城市规划网记者的专访。沈教授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日本在大数据开放方面的难题,详细谈到了日本先进智慧设施的开发使用情况。他强调,大数据的开放应用必须有法律的约束和保障,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来解决问题,下工夫在智慧城市建设本身上,做好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大数据源于智慧城市的建设

中国城市规划网记者:您长期致力于空间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领域的应用研究,目前日本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您觉得在对于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有什么借鉴与启示吗?

沈振江:日本与我们的国情不同,在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相关的方面关注点也就有所不同。

智慧城市建设在日本是为了进行新的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导入城市建设,提高省能源能力,讲求高效率生活,建设对地球环境友善的城市建设理念。日本考虑智慧城市建设,分析了全球的市场,由政府推进,由各大公司合作成立了国家层面的智慧城市项目公司,促进智慧城市的新产业链的形成,这一点对国内有很大参考意义。

其次,日本能源管理系统,交通管理系统,水管理系统和防灾系统等各个层面的城市设施,都极力充分利用ICT技术,提高生活的效率和精细化品质。已经有了相当的成就。还有,日本对数据的积累业下了很大功夫。为了日本的城市设施维护和管理,进行了长期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包括画像的分析,所以各年度的维护管理都可以根据数据进行优化。建筑行业里,自动感应照明的普及,自动控温技术的普及,也是国际上首屈一指。比如目前还致力于开发建筑部件芯片,用于建筑的维护管理。

有关数据因为长期累月的经验积累,对城市建设与设施的维护管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另外日本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数据共享的工作也做的非常细致,人口普查的数据、经济普查的数据、产业调查,环境监测的数据,都可以从网上下载。基本状况大家都了解,地方政府的空间数据也很容易通过借用获得。不光是城市政府部门,很多公司非常仔细地保存客户数据,如丰田,日产和本田汽车等公司,积累了大量的GPS数据。

这几方面,对中国的城市建设都很有参考意义。当然如吴志强副校长所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与世界同步发展,以目前的经济实力,完全有可能在一些方面引领世界。需要政府,企业和学界大家一起努力。

日本与欧美的智慧城市建设

中国城市规划网记者:和欧美相比,日本在整个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上有什么不同吗?

沈振江:思路应该是一样的,按照国际上的相关政策提法,基本上都是高效、省能源。严格来讲日本起步晚于欧美,日本的大数据的法规建设去年6月份才有,美国跟欧洲的起步要早于它。还有新西兰90年代开始提倡Smart City的概念,日本是从欧美导入的这个概念。在欧美,Smart Economy,Smart Environment,Smart Mobility,Smart People,Smart Living,Smart Governance是smart city的核心概念。其中落实到政策上,智慧电网的建设是象征性的,美国2005年的能源政策法,欧洲2007年的欧洲能源政策。日本2009年成立智慧城市项目公司,中国2010年开始相关的智慧电网投资达到美国的规模。当然也有其他的说法,以上仅供参考。

另外,日本大概在七十年代开始提倡空间信息系统,1995年空间信息相关的法规建设完成, 2004年开始开放政府的GIS统计数据,2007年基本上完备。现在日本每个城市都可以查看到GIS数据,连小村庄都可以看到。这些开放数据的工作也是在欧美同期,或略晚几年完成的工作。但在中国有很多体制问题没有解决,所以还没有真正做到Open data,大家使用大数据时只是在抱怨开放数据拿不到。

智能城市系统目前尚无明确标准来做定义

中国城市规划网记者:现在有一种说法是智能城市,智慧城市和智能城市之间有一个等号还是约等于呢?

沈振江:各个国家的定义不一样,日本讲Smart City,美国也提smart city, smart community和,Intelligent Community,讲的是智能社区。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其实是个著名的智慧城市论坛。但是就我的看法,smart包含的东西要比intelligent多,intelligence讲的一般是比较智能化的设备(主要是硬件),但是概念可能没有渗入到生活,没有完全到社会生活的层面。因为不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不同的国家也在不断演变,这样就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实际上应该是没有明确的定义,包括Smart City系统在日本也没有明确的定义。Smart grid也是一个重要的词汇,目前各国都在推进自己的实践,如美国Blouder,荷兰阿姆斯特丹,澳大利亚悉尼,西班牙Malaga等,目前自由地提概念,今后再有学者再做定义比较好。

应用大数据是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的新起点

中国城市规划网记者:现在凡是说到智慧城市,都要说上大数据,好象大数据跟智慧城市两个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沈振江:关于大数据讲两点,一是大数据到底是什么?大数据,比如手机数据这种大数据只是智慧城市的一种产物,没有手机这个东西的话就没有相关的手机数据。智慧城市的建设不能局限于可视化,局限于理解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首先要把基础设施做好。智慧城市是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的城市,本质上不是因为数据而让规划师带来城市智慧化,智慧城市设施会带来一些新的生活方式,带来很多新的空间规划问题,要下工夫在智慧城市建设本身上,再研究怎么带来更好的城市生活,这是我们规划建设必须做的事。

大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很明确的特点,或者说局限。比如手机数据就是用户使用手机所产生的数据,用手机数据可以解释人在空间的移动,但是这个移动代表了什么就很难解释。只能在假设的基础上做解释,大家都热衷于猜测手机带来的空间行为,试图理解城市功能的空间结构。还有关于汽车的GPS数据记录了车的轨迹,比起传统的OD调查,GPS记录了行为的轨迹同时还赋有时空概念。如何把时空的概念加到传统调查数据上是很有必要的,也就是怎样使用传统调查数据来解释大数据,其实也就是多元数据使用的课题。

另一个是大数据改变了什么生活方式,对规划有什么实际要求?在微信支付手段、医疗手段,还有很多其它的领域都有改变生活方式。比如支付行为的变化,微信进入金融市场人们的支付方式有了变化,最初是在窗口支付,现在手机微信上支付,交通量就会减少很多。用大数据的手段来解释空间结构,特别是解释传统的城市空间,是很委屈大数据的,咱们规划师要研究大数据来解决城市问题,改变城市设计的老套这才是有意义的。总而言之,规划师应用大数据,是要看智慧城市如何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智慧城市带来的比较好的,环境负担少,高效的生活方式,这些方式给城市空间带来什么变化,给城市设计带来什么新的革命性的变化。我讲的哈佛大学老师开发的Organic parking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个工作改变了波士顿的停车空间,也对城市规划有了新的要求,规划师应该有所应对。我建议规划师好好了解和思考一下organic parking的事例。

改变观念、清除壁垒,推动城市规划质的发展

中国城市规划网记者:数据将整个城市的脉络都联系在一起?

沈振江:对,获取到数据,才有可能管理。规划建设需要多注重智慧城市硬件设施的提高和建设。在日本的智慧城市项目公司不光有规划行业,还有各种各样的行业,从建设开始到获取数据,再做管理。举个日本智慧设施的例子,日本的不少市政设施管网都要有相应的传感器,因为日本灾害多,对管网的要求是灾害后一个月之内要应急、要复旧,知道设施的状况很重要。还有,现在有一种高新技术,在钢筋混凝土里面植入芯片,建筑结构有质量问题的话会产生一种电压,致使芯片自己会发电,管理中心就知道什么地方有了问题。目前日本每年都要做大量的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但是并不高效,比如用摄像头拍道桥与高速公路的主要部位,也要目视。芯片技术现在已经成熟了,普及后就可以像手机数据一样时时高效方便地监测进行管理维护。可以想象从事市政设施建设行业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生活方式会有很多变化,这直接反映城市管理上。

国内的问题是部门壁垒,跨部门的数据整合还没起步,还有一些部门把数据当做自己的财产,没有真正把大数据当做公共财产考虑。另外,从法规上讲,大数据是一个隐私数据,应该是要慎重对待的,但是国内各部门对于开放数据的垄断,造成规划师试图依赖大数据进行城市空间结构分析。日本的问题跟我国的问题不一样,日本在公共数据开放上没有部门壁垒问题,比如在日本多规合一很简单,各种行政部门的开放数据合到一起就可以了。也正像石秘书长讲的,打破部门壁垒,国内还有技术问题要解决,但是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改变观念也许可以带来突飞猛进的划时代的变化。

(以上采访稿已经专家确认,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