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学会声音 > 正文

石楠:规划靠大家,高手在民间

2015-06-18 10:19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编者按:

2015年6月12日,“云平台·众规划”交流研讨会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召开。上午的主题发言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做了会议小结。石楠秘书长指出,公众参与最大的障碍不是来自体制,而是来自我们自身。因为我们太把规划这个事看做自己的饭碗,不愿意完全开放,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怎么才能把专家和公众更准确地定位,可能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他认为这是规划本身属性的回归,不是赋权,也不是授权,是还权。

石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公众参与是由来已久的话题, 80年代就有专家开始研究,后来也研究了自媒体会怎么改变城市和城市规划,改变我们的思维。今天上午听完了以后,我有几个方面的感想:

第一,我们今天讨论公众参与问题,似乎是在讨论我们的工作方式,或者规划工作基本的思维模式应该怎么做,但是,我感觉是一个更大的变化,其实是规划基本定位的变化。也就是说规划是什么?从这次会议大标题来讲,叫“云平台·众规划”,已经把这个变化讲得很清楚了:不仅仅是方式、或者说我们这帮人怎么做,而是我们怎么看待规划。规划已经不是过去的规划。我常常讲一个观点,规划最关键的是综合协调作用。施院长在讲云规划的时候的观点我个人非常赞同,我觉得我们要主动摒弃“龙头”角色,因为“龙头”是计划经济时期自上而下自封的。在那个时期很重要,而且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自从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这个“龙椅”就不太稳了。

今天这个话题恰恰点透了规划属性的变化,不仅仅是一个民众参与的问题,而是从“龙头”的理念,走向市场环境下不同利益协调的平台。这里牵涉到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所有的民众、所有参与者,其实都是利益相关者,都是跟规划有关系的。过去的传统是政府做规划,民众服从就行。现在看看可能不完全是那么回事,所以,规划的愿景可能不完全是政府的愿景,规划的服务目标不一定是政府的目标,起码不一定是政府任期的目标,更多的是民众希望实现的愿望。民众的愿望千变万化,怎么能够达到目标、找到交集,还是要看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再一个就是专家和民众的关系。公众参与最大的障碍不是来自体制,而是来自我们自身。因为我们太把规划这个事看做自己的饭碗,不愿意完全开放,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怎么才能把专家和公众更准确地定位,可能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且我认为这是规划本身属性的回归,不是赋权,也不是授权,是还权。

第二,为什么会导致这种变革?其实有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的原因确实是市场体制,规划运营的外部环境已经完全变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央又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命题,最近中央又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要求,这都给传统的规划提出很多新的挑战。第二点是民众需求的变化。我们现在不仅仅追求温饱需求,而是追求品质,追求自我实现,追求过程。所以我们规划如果能满足民众的追求,就有自己的地位;如果不能满足,对不起,民众就会另起炉灶不跟你玩。第三个就是技术。技术的变化能给我们带来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由此带来对城市的深刻影响。现在大家追求生活方式,不仅仅满足于特定的空间或者机会:从过去不愿意参与、没有能力参与到主动参与、感知参与。个性化生活方式的变化会对我们城市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这些因素都是变革的动力或者说必然的驱动力。

怎么把公众参与做到位,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保障非常关键。第一个是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我们有了《城乡规划法》,其中对公众参与做了非常好的规定。第二个保障就是规划师角色的调整,我们一定要承认规划是民众的规划,规划师的角色是助产师的角色。十年怀胎你只是一个助产师,你帮助这个孩子很安全、漂亮地生下来,没有你的时候人家照样生下来,没有助产师动物也在生自己的孩子,没有我们的总规,没有我们的控规、没有我们的众规,城市就不发展了吗?怎样让城市更好地发展,让规划更好地引导、规范城市发展,是我们的专业所在。第三个保障是做好公众的能力建设的保障,需要提高公众和全社会对城市、对城市规划的认知。只有当城市规划的知识真正为民众所掌握的时候,规划的春天才真正来到了。

从这三个方面基本保障来看,规划云平台或公众参与是对传统规划的一种改造,一种补充、一种完善,能够让规划重新回归到市场环境下。再一点我也可以给大家提一点意见,这如何充分利用公众参与的技巧。比如怎么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手段,怎么实现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互动,等等。这些都是在公众参与过程中可以去挖掘或很好运用的技术。所以从大家讲的内容总结,我说两句话:规划靠大家,高手在民间。大规划时代该结束了,个人英雄主义也该结束了,真正脚踏实地做好规划,这可能是我们今天职业人士真正要考虑的,谢谢大家!

(本文转载自cityif微信公众号)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