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江流域进入梅雨季节,一些城市又见“看海”场景。这一方面与雨量大、下雨时间集中有关,另一方面与城市地下排水系统落后有关。
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规模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宽。但与地面上的工程建设相比,地下管廊建设却被忽视了,地下排水系统没有随之改造升级,排水设计标准依旧是1年至3年一遇,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城市10年至15年一遇的标准。在暴雨等自然灾害面前,城市越来越脆弱。
同时,城市盲目追求高楼大厦和土地硬化,使得绿地空间被不断压缩,到处是无法自然渗水的钢筋混凝土、水泥路面,绿地所具有的滞水、自然渗水作用大大减弱,也是导致城市变“海”的一个原因。
治理城市变“海”须标本兼治,近期相关部门出台加强地下管廊建设的政策已经释放出积极信号。此外,还必须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根据城市地形等自然条件,设立暴雨天气下的专用排水道路,科学规划,划定城市绿地率和水面率红线,避免城市的渗、蓄、滞水功能削弱。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