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沿海地区是我国开放开发的先行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其中,福建被确定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经中央批准,中央统战部日前组织全国无党派人士考察团来到福建,围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助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这个主题进行考察调研。
考察团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率队,无党派人士、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林毅夫担任团长,许瑞生、王翠凤、彭雪峰、汤敏、刘桓等无党派人士参加,成员既有省部级领导干部,也有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律师、会计师等专业人士。在福建期间,考察团听取了福建省政府、福州市、泉州市、厦门市、平潭综合试验区及省内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在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推动福建省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介绍,并考察了福州自贸园区、福州—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新大陆、福耀玻璃、平潭台湾商品免税市场、匹克、英良石材、金龙汽车、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等十几个企业和有关项目。此前,浙江和广东两省部分无党派人士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本省产业转型升级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子课题报告。
如何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沿海地区应该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机遇?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是什么?在实施 “一带一路”倡议方面,考察团有哪些思考?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考察团团长林毅夫。
在2015年到整个“十三五”期间保持7%左右甚至以上的经济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记者:您是知名经济学家,我们还是想先请您给大家分析一下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态势。
林毅夫: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平均每年9.7%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人类历史不曾有过的奇迹。但近5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到今年第一季度只有7%,而且经济下行压力还很大,这是改革开放后不曾有过的。在这种状况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提出了一个重要判断,即我们进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处于一个中高速增长状态。
在新常态下这种中高速增长会是多高呢?判断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关键在于对经过36年高速增长后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该如何判断。
经济增长代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也就意味着需要靠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具有后来者优势或后发优势。
同时,经济潜力的发挥也是有条件的。在现实当中还是要从需求面来分析。从需求面看,决定经济增长的是三驾马车,即出口、投资和消费。我国出口增长速度下滑明显,由于发达国家还没有完全从2008年金融危机中复苏,未来10年到20年经济还会比较疲软,因此我们出口的前景并不乐观,经济增长就要更多地依靠内需,即投资和消费。从内需的条件来看,我们跟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比,条件相对较好。在投资方面,我们大部分的产业处于中低端,可以升级到中高端,还有很大的空间。相信这方面的投资,会有很好的经济回报。此外,我们国家城市化水平不高、环境保护任务重,在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建设、环保项目等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好的投资机会。投资需要资金,我们的条件相对也较好。中国缺的不是钱,而是缺乏投资的信心和方向。
总的来说,作为中等发达国家,我们的回旋余地大,可用政策手段多。如果通过政府投资,撬动民间投资,就能保证一定的就业,从而增加收入和消费,在2015年到整个“十三五”期间保持7%左右甚至以上的经济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就能够实现。同时,在国际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人民币还有继续升值的压力和空间。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可以达到或超过12615美元,达到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确定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这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地方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最终落脚点应该在产业升级上
记者:请您谈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地方应该如何抓住这个机遇?
林毅夫:中国经济要实现中高速增长,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然后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通过这个战略,我们不光给相关国家一些输血式援助,更重要的是开展造血式合作,即对中国有好处,对他国也要有好处。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们的国家战略,有些工作需要国家层面来做,比如提出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的倡议以及建设一些重大项目,如投资460亿美元协助巴基斯坦建设瓜达尔港等。地方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时,既要抓住这一战略所创作的有利外部环境来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发展地方经济,又要在合作共赢中帮助伙伴国家经济上能够造血。对于地方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一个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同时又要求地方把最终落脚点落在产业的不断升级、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上。要使产业升级,地方需要修改那些不利于对外开放、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则,为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更好地发挥政府因势利导的作用。
1/2 | 1 | 2 |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