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已基本完成,这将是影响东莞城市未来的战略空间和功能布局的一份规划,未来十五年,东莞将建成什么样?从今天起,我台推出《2030总规》系列报道,向市民介绍总规的内容、特色以及亮点,让市民了解这张影响东莞城市未来布局的蓝图。今天我们来看第一篇:
城市规划
从关注经济增长转向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
我市于去年初正式启动2016至2030年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围绕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目标定位,提出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分区统筹”的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产业立市和生态发展相结合,着力促进城镇空间与生态环境相融合,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空间品质,实现东莞由“世界工厂”到“家园城市”的转变。
塑造“山-水-城”融洽的空间格局
东莞的生态资源十分丰富,首先是水网资源,水乡片区是珠三角东岸唯一的水乡,水生态环境独特。其次是岸线资源,东莞拥有河口海岸线53公里,在珠三角水道中居首位。此外,近年来,我市建成了大岭山、大屏嶂、银瓶山等十大森林公园,总面积340平方公里,完成绿道建设118公里。因此,我市规划了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塑造“山-水-城”融洽的空间格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主任研究员 邹鹏:“我们要尊重这种山、水、田、林、湖、海,这种自然的一个要素,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塑造我们的一个城市形态,优化我们城镇的风貌,让大家有一种可能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这样一种形态。”
生态系统整合和宜居环境改善相结合
总规严格保护南部生态廊道,重点引导城镇建设向西南沿海、大市区方向集中,适度降低水乡河网密集区和山区水源涵养地城镇开发规模,形成与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承载力相协调的人口、产业空间布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主任研究员 邹鹏:“把握的生态系统整合,跟我们一些生活环境的质量提高,相结合起来,就是说我们可能打造我们的社区网络,建立我们一些休闲网络的系统,包括我们绿地系统的建设,让大家出行的时候多有一些500米自然性见绿,或者是有一些公园,这样的话是可以让我们整个的生活质量有个比较大的改善。”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