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声音
盲目山寨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以及认同感的心理表现
不止一位学者、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有学者认为,盲目山寨西式建筑体系,是一种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自信以及认同感的心理表现。著名文化人梁文道曾在电视节目中分析:这说明“我们那个语言是贫乏的”。
也有人持宽容态度,认为中国目前阶段,对国外建筑的新奇、对物质财富的向往、对新式生活的渴望,需借助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
《原始副本——当代中国的建筑模仿》一书作者比安卡·博斯克参观过内地许多仿制建筑。她认为,“他们卖的不仅是山寨西方公寓,还有更美好生活的梦想……”
提及那些山寨建筑作品,北京建筑大学教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汤羽扬女士的第一反应是有点“可笑”。在她看来,这些案例属于“小众”,真正的建筑师是不屑于做这种设计的。出现这些建筑的原因很复杂,比如有可能是甲方即投资方的直接要求,以满足他们的特殊心理诉求。
汤教授表示,尽管建筑学领域没有关于抄袭、山寨的限制性条例规定,但作为一项起码的职业道德,业内人士应该遵守。此外,则是法律框架内的约束。
一些地方政府或是企业为了博人眼球,开始“复制”国外建筑,以此希望区别于其他城市,从而更容易吸引大家的注意。这就造成一些城市“半中半洋”,甚至“不伦不类”。
一些企业认为国外的就是最好的,人们看惯了中国建筑,对于国外形形色色的建筑必定抱有好奇心和新奇感,建设一座这样的建筑必定可以为自己带来收益。
各个地方政府需要挖掘各自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更多保留当地传统建筑。
山寨建筑是否会涉及侵权?中国科学院大学法律与知识产权系主任李顺德告诉北青报记者,符合条件的特色建筑物是享受版权保护的,这个保护有一定期限,也有相关条件,比如版权保护期限,遵循作者生前及死亡后50年的规定。不过,判断建筑作品是否侵权,还要具体建筑物具体分析。但其指出,如果具体建筑物有特殊的意义,尽管不一定构成侵权,随意模仿有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比如天安门城楼,如果国外随便模仿盖起来,咱们会有什么感受?”李顺德认为,如美国国会大厦是美国政府的象征,涵盖着当地的政治文化色彩;如果国内随随便便盖一个相似的大圆顶,不仅与周围环境不伦不类,对人家也是不够尊重。所以,即便过了版权保护期,不构成知识产权侵权,此举“也不合适”。
“国内长久以来有一种不太好的心理,什么东西都仿冒别人,盲目到有点崇洋媚外。”李主任认为,有些模仿没有必要,建筑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特点,如果做好了,外国自然会反过来模仿学习。据他介绍,建筑作品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国内外都有,但不是很多,主要原因是“没有必要”,因为工业产品模仿后可以批量生产、经济价值比较大;但缺乏艺术价值的建筑模仿,没有意义。
今年5月15日,在第二届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管理创新大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也批评了山寨建筑问题。他说,有的设计企业放弃了创作创新的责任,一味追求市场份额,建筑设计照搬照抄,搞“山寨建筑”,缺乏地域人文特色,造成千城一面。
何镜堂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总设计师。面对近年来频繁冒出的“山寨建筑”,他也曾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山寨”和抄袭在建筑领域来说是危险的信号,中国建筑会在全盘西化或模仿中找不到正确方向和对策,也会导致本土建筑文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弱势化、边缘化。“我们可以学习境外不断创新的理念和思维方法,但不能只盯住他们具体的形式和符号。”
2/3 | < | 1 | 2 | 3 |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