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把城市发展提到一个更为重要的高度,强调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并特别提出要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主要城市群,城市群已成为中国区域发展的主要空间形态,城市群发展也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主流趋势。成渝城市群作为中西部地区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值得给予重点关注。
成渝城市群横跨四川省和重庆市,以成都、重庆两城市为核心,包括四川省内11城市以及重庆整个地区。从区位上看,成渝城市群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的主轴线上,处于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结合部,是我国向西面向欧洲、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开放前沿,是西部地区发展基础最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目前,成渝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密度、综合竞争能力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产业体系较为完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饮料食品、清洁能源等产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是西部地区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和重要国际旅游目的地,辐射欧亚大陆的陆路大通道基本建成,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建设,航空吞吐量居全国第四,具备成为“中国经济第四极”的良好基础。推动成渝城市群充分发展,有利于改善我国城市群数量不足、空间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更有利于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局面。
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这些东部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基础相对薄弱,面临的问题也比较特殊。对于这个西部发展中最重要的区域增长极,需要国家层面更多支持与投入。
首先,加快明确成渝城市群的顶层设计。近期的需要,是明确《成渝城市群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均对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发改委2014年5月启动了成渝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四川省和重庆市已按照要求将成渝城市群规划各自部分研究报送国家发改委,需要国家统筹两地的发展思路,并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进行全局设计。为此,建议国家加快《成渝城市群规划》的编制工作,围绕着重解决“三个1亿人”的问题,明确成渝城市群建设的基本格局和政策设计,支持成渝城市群加快发展,辐射带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
其次,加强对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宏观协调。成渝城市群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其基于两个水平对等、又相对独立的核心城市,而京津冀、长三角可视为单核心城市群,珠三角虽也是广州、深圳对等双核,但都处于广东省行政统筹下。成都和重庆由于地缘、历史、文化等原因,一直以来竞争多于合作,又分属两个省级行政区,战略协同水平不高。近年来,成都与重庆在互相竞争中原有的发展特色趋于模糊,产业结构明显趋同,给双方都带来不利影响,加强战略协同与合作已十分迫切。国家要从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层面,加强对成渝两地发展的统筹协调,引导促进成渝城市群建立产业集群和链条上的关联配套,减少相互间产业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提升城市群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探索建立城市群核心城市间合理公正的利益分配、协商和补偿机制,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长远体制保障。
再次,加大对成渝城市群的资源注入。一方面是传统发展要素的注入,包括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川藏铁路、成贵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等重大铁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成都新机场等项目;重大产业布局调整,如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国家重点项目,支持成渝城市群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是科技创新创业要素的注入,包括国家级科研基地和项目,如国家实验室、国家检验检测中心、大数据枢纽、政府间合作研究项目等向成渝地区布局;国家级科技创新活动,如支持成渝城市举办海外高新科技暨高端人才洽谈会、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等高级别国际科技交流活动,将“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上升为国家级科技国际合作大会并固定在成都长期举办。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