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海绵城市建设,首先要转变规划设计理念。”民盟上海市委认为,城市排水系统要从由“快排”和“末端集中”转变为“慢排”和“源头分散”,合理构建水与江、河、地表联动关系。
民盟上海市委
海绵城市防“看海”
“海绵城市建设,首先要转变规划设计理念。”民盟上海市委认为,城市排水系统要从由“快排”和“末端集中”转变为“慢排”和“源头分散”,合理构建水与江、河、地表联动关系,以上海几万个排水泵站为核心,利用现有蓄水空间,形成雨水收集管网汇水区。当有大暴雨预报时,通过降低支流水闸水位,留出蓄水体积,将城市洪涝先排到河里,做到“先渗透,后排水”。
此外,对新改扩道路、广场、大型社区,地下蓄水工程设施,确立透水路面50%建设指标;新建绿地中10%的面积建成下凹式,作为临时蓄水场所,其内道路广场透水面积不低于70%;梳理、疏浚公园绿地内河道、水体,增强蓄水排泄能力。
建设海绵城市,还要充分利用“绿化系统+河道水系”空间,重点打造“两道两网两园”,即营造廊道、绿道贯通的生态空间,编织全覆盖的立体绿网、农田林网,建设布局合理的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体系,严格保护城市湿地空间。建立雨水管理刚性制度和绿色海绵体建设标准。
此外,还要加大屋顶绿化推广力度,将绿色空间与蓝色水体有机结合,为市民提供生态、安全的“蓝绿海绵城市”。
王祥荣委员 (复旦大学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韧性城市抗风险
韧性城市是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又一个新模式。它更加强调城市基础设施的生态化建设、综合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变化影响的“弹性”和应对能力,在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受到了重视。
韧性城市建设中,可进行重点区域重点干预,在上海可以选择崇明、浦东、奉贤、金山、青浦、松江等区县。对自然灾害影响风险大的城区而言,应急响应和灾后重建应成为考量城市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对高风险地区进行重点干预,需要搭建起一套完善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如加固建筑与堤防,整修道路,修建公园避难场所等;同时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居民的抗风险意识。
城市总体规划应在整体构架下,综合考虑“智慧”“绿色”“韧性”等对城市各范畴规划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对策。城市规划还应评估城市现有各系统的关联性、复杂性及脆弱性,通过利用创新的信息技术及管理,策略性地调动资源以提升基建系统协调统筹及综合管理的能力,并提升城市迅速适应社会、经济或物理冲击及恢复正常秩序的能力。
左伋委员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与遗传医学系主任)
慢行空间活力生活
静安区在建设慢行系统的规划中,对原本较宽的人行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标示划定,铺设缓冲塑胶或铺设专用步道;对比较狭窄的,则考虑分时段(主要是午休时间和晚上7点至9点)占用部分非机动车道来安置慢行空间。
静安区还利用街头小绿地、小广场串联人行道,集中满足慢行道路的部分社交、运动功能;规划更丰富的休憩、休闲设施,形成更丰富的文化运动设施与空间,增强城市慢行空间系统的休闲、服务与配套设施。与此同时,加强慢行系统与周边商业中心的联系,导入商业消费人流,在慢行系统沿线规划咖啡、餐饮、运动馆,创造城市商机。
建议上海设计规划“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城市慢行空间体系,使整个城市慢行系统成为有机连贯的整体。
点:以地铁、公园为主要的城市慢行空间体验点,解决慢行的交通问题;线:以滨水带、商业带、主要生活空间带为城市慢行空间主线,解决慢行的“行”的问题;面:加强联片的城区慢行空间的建设,解决休闲、休憩、运动、活动、文化需求,形成有机的城市慢行生活体系整体。
此外,希望市、区相关部门针对重点河段,建设沿河岸的“绿道”;加强慢行空间的落实与深化,打造自行车道、城市步道、跑步道,使慢行空间体验更便捷与舒适。
林晶代表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子信息产业处处长)
“边边角角”绿意葱茏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指出:“有序开展城市更新,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盘活用好存量土地资源,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降低建筑容量和建筑高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业附加值。”建议有关部门结合城市更新计划及海绵城市建设,在“十三五”期间,把本市地面停车场的硬化路面改为植绿砖。
具体措施应当包括:修改本市地面停车场标准,新建路面停车场不再做硬化路面,全部改用植绿砖,以加强地面的透水性,建设海绵城市,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争取用五年时间,逐步将本市已建硬化地面停车场改为植绿砖,所需费用采取政府补一块(可纳入车牌拍卖预算中)、小区停车费出一块、建设单位让一块的方式实施,同时建议绿化部门给予一定的补贴。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