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李晓东委员建议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纳入“一带一路”建设

2016-03-06 16:41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路强 顾书亮

全国政协委员李晓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3日电 (人民政协网记者 路强 顾书亮)“汉长安城是西汉王朝的都城,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华夏文明主体起源的重要标志性历史遗存。它在1961年就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又于2014年6月22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但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还存在诸多难题,既难以依法全面保护,同时也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的发展。”3月3日,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晓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汉长安城遗址申遗成功后大遗址如何进行保护利用,并造福周边百姓是当下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他建议创新西安汉长安城遗址管理模式,将汉长安城遗址区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撑建设和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范围,并以国家相关专项资金(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提供财政支持。

汉长安城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西北部未央区境内,是中国现存规模宏大、遗迹丰富、格局完整的古代帝国的都城遗址。为了切实做好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作,2009年和2010年,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政府先后批准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9-2025)》。2011年9月3日,设立了全国第一个文物保护特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成立了以国家文物局和省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特区建设领导小组。2012年5月,“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启动,未央宫遗址作为丝绸之路历史起点名列其中。2012年7月,西安市委、市政府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列为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完成了未央宫遗址区村民搬迁、环境整治、文物保护等工作任务,未央宫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汉长安城特区发展取得可喜进展。

“然而,目前保护的面积仅占遗址区的六分之一,很多叠压遗址本体的村庄需要整理或搬迁,因为搬迁、安置难度极大,整体推进难;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村民安置、生产生活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土地、文物、环境……等多个方面,统筹协调难度极大;仅未央宫遗址申遗工程涉及的环境整治、遗址展示、基础设施、植物配置等及征地安置等费用就需资金130多亿元,以此为据,按照50%的建设强度,汉长安城36平方公里城址区整体保护资金将不低于500亿元,省、市财政负担之重可以想象。”李晓东委员如是说。

“这样大的遗址,70平方公里的面积,地下都有东西,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没有经验可循,怎么样能够做好它,这是一个问题,另外就是涉及的面很宽,上面几十万群众都要搬迁,他们的生存生活究竟怎么办,而且涉及巨大的资金投入。”李晓东委员认为,通过特事特办的方式聚集各种力量,为大遗址的保护展示和以文化遗产为背景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国家级的试验田,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模式。

李晓东委员建议成立高级别的中省协调机构或大遗址建设特区,研究政策、创新机制、协调力量,先行先试,更有效地探索和推进大遗址保护利用,与破坏和灭失争时间,为保护建设工作闯一条新的可行路子;将汉长安城遗址区纳入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范围,并以国家相关专项资金(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提供财政支持,中省合力,争取建成首批以文化遗产为主题资源的国家公园;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支撑建设,发挥汉长安城遗址“古代丝绸之路决策地、发源地”优势,建设“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示城镇化群”,同步解决弘扬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和遗址区群众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等问题。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