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首钢遭遇曹妃甸
1992年,继我国实施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后,党中央、国务院又决定对5个长江沿岸城市,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13个边境市、县,11个内陆地区省会(首府)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
此时的河北省经济强市唐山也在筹划“蓝色经济”,对曹妃甸进行开端策划。对于曹妃甸的开发,唐山一直在等待机会。
直至首钢计划搬迁,机会来了。2003年3月,曹妃甸开始启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此时距曹妃甸立项研究已达10年之久。
自北京获得2008奥运会举办权之后,距离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仅二十几公里的首钢是北京的污染源之一。随着首钢产能的增加,降尘量也大幅增加。高污染和奥运承诺让北京不得不壮士断腕。首钢集团搬迁的提议就不绝于耳。
经过多次论证,2003年,首钢决定迁址曹妃甸。
首钢新址曾有多种选择方案,最终确定曹妃甸,主要是便于利用冀东的铁矿石和海外进口铁矿石。距离也是关键因素之一,首钢采取职工集中工作、集中回京休息与家人团聚的方式,解决首钢老职工工作和休息问题。
首钢搬迁可以整合唐山分散、落后的钢铁产业结构,通过并购等多种渠道在曹妃甸建成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际竞争力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按照规划,首钢新项目的产品选择将紧紧围绕汽车板、硅钢片、高档建筑板和高强度船板等新产品,不仅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且可以大量地替代进口产品,力图实现我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飞跃。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首钢搬迁方案,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在河北唐山带状沙岛曹妃甸建设一个新首钢。
新首钢一举解决了矿石的港口和陆上运输问题。
建设曹妃甸的初旨是建设唐山市外的一个矿石和原油码头深水港,甚至增加建设一个重工业区,不仅可以当作大宗物品的货运集散地,也可以整合唐山的重工业。
据《法人》记者了解,早在2002年9月,首钢就已经和秦皇岛港、唐钢、河北省建筑投资集团和唐山港一起组建了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
在国家发改委没有正式批复首钢搬迁方案之前,曹妃甸的吹沙造田工程就开始动工了。
谁曾想,吹沙造田一经开始就停不下来了,吹着吹着曹妃甸陆地越变越大。
当地官员逐渐认为,开发建设曹妃甸不仅直接关系唐山、河北的改革发展大局,而且对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生产力布局调整和经济发展都具有巨大带动作用和深远影响。
曹妃甸工业区最初规划仅30平方公里,后来改为250平方公里,接着是310平方公里,最新的规划将曹妃甸工业区、南堡经济开发区、唐海县和曹妃甸新城纳为一体,规划面积达1943.72平方公里。
10年来,而曹妃甸也从最早的带状沙岛逐渐升级成为副地市级的曹妃甸区。
国家发改委批准首钢搬迁方案后,唐山市于2005年10月成立曹妃甸工业区党工委、管委会,2008年10月经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组建曹妃甸新区,辖“两区一县一城”,即曹妃甸工业区、南堡经济开发区、唐海县和曹妃甸新城。2012年7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唐海县,设立唐山市曹妃甸区。建制县30年的唐海县自此成为历史,但当地人仍习惯地称自己为唐海人。
再造唐山的“蓝色经济”?
一直以来,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煤炭之城、钢铁之城的称号赋予唐山天然的自然宝藏。经济发展始终依靠煤炭、钢铁、陶瓷、水泥等传统粗放型产业,对资源的高度依赖,经济发展模式粗放、单一,而这些产业带来的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等问题却愈演愈烈,成为悬在唐山头上的一把利剑,经济转型成为必然。
首钢意向迁往曹妃甸后,唐山也把目光聚焦到80公里外的蔚蓝大海,在建设港口这个跳板上,力图从“黑色经济”转向“蓝色经济”。
2003年,唐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挥环渤海优势,依托传统产业,用“蓝色思路改写煤都历史”,实现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的新的发展战略,而曹妃甸,也承载着新唐山的蓝色梦想应运而生。
当时的河北省调研组听取了唐山正在谋划的曹妃甸工程前期工作汇报。大码头、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曹妃甸展现的壮丽画卷,令他们很振奋。他们算了一笔账:以曹妃甸开发为龙头,四大工程下来,经济总量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唐山。这应该是河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钢企对海外铁矿石的需求有增无减,我国南方能源的短缺,也急需为“北煤南运”寻找新的下水口。这就要求必须尽快在环渤海地区建设具有战略地位的国际性能源和原材料集疏大港,历史地承担起原油、铁矿石进口和“北煤南运”的重要任务。
曹妃甸拥有渤海湾其他地区无与伦比的深水岸线资源,加快建设以进口矿石、原油、LNG(液化天然气)和煤炭为主的四大专业化、大型化码头,正是顺应国家交通、能源发展战略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原材料紧张状况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对于处于内陆的首钢而言,没有港口,不得不花费巨大代价远距离运输铁矿石。首钢搬迁至曹妃甸可以以此淘汰落后的产能,精简人员,提高技术,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早期首钢规划的钢铁产业和矿石码头在唐山人眼中延伸出了大码头、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四大工产业。曹妃甸很快发展成为河北省的“一号工程”。
2006年,曹妃甸工业区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8年,《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正式获得国家批准。为确保《总体规划》顺利实施,国家专门成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曹妃甸开发建设协调小组并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决策和综合协调。
据当地媒体报道,时任唐山市政府党组成员、曹妃甸工业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薛渤高兴地说:“一般来说,一个市级园区的规划由省里批就行了,但我们曹妃甸的产业总体规划不仅由国家发改委亲自牵头来搞,更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这充分说明国家对曹妃甸的高度重视。据了解,国务院从未批过任何一个园区的总体规划,国家发改委从1953年成立以来也从未牵头给任何一个园区做过规划。在这件事情上曹妃甸真可称得上是开天辟地。”
2009年召开的首届曹妃甸论坛再次让唐山膨胀。首届论坛主题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工业化。
光环下的曹妃甸投资规模逐年上升,在2011年召开的河北沿海发展说明暨临港产业合作项目对接会上,唐山就宣布曹妃甸累计完成投资近3000亿元,已进入产业大规模聚集、城市建设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但是,意欲打造“南有博鳌论坛,北有曹妃甸论坛”的唐山市再也没有召开传闻原计划两年一届的曹妃甸论坛。首届曹妃甸论坛的主题为曹妃甸打下了一串问号和省略号。
2/4 | < | 1 | 2 | 3 | 4 |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