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3月13日电 几年前,我参加一个规划会议,到了现场大吃一惊:各地规划局负责人拿出方案汇报一下,一起讨论讨论,就拍板通过。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2014年一组经济数据:我国GDP占全球13.43%,而2014年我国水泥消耗占世界的59.8%,钢材消耗占世界的49.5 %,其中40%用于建筑业。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经济占全球总量13.43%,水泥、钢铁耗材占比却过半或近半?是不是存在重复建设、低效建设、无效建设?值得我们深思。
假如一个建筑100年不拆,只产生一个单位GDP,消耗一个单位的能源、原材料,造成一个单位的污染;如果100年内拆了重建四次(假设建筑规模不变),则产生了5个单位的GDP,消耗了5个单位的能源、原材料,造成了5个单位的污染。这对地方经济来说,似乎既增加了GDP,又带动了能源、原材料产业,还增加了就业,繁荣了经济。但从全社会角度看,造成极大浪费,还极大地破坏了环境。
一些地方政府唯GDP至上,“建得快,拆掉快;拆了快,建得也快——拆、建都是GDP!”很多地方市长、县长一换人,立马改变规划思路。
规划不能成橡皮泥。调研时,我经常看到有的建筑物混凝土还没干,就要被推倒重建。我很担忧,一个缺乏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城市规划,如何传承百年?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市规划要遵循城市规律。希望城市规划回归专业、理性,决策程序科学,别再有大量短命建筑出现。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