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相关新闻 > 正文

鲁尔区转型考察 考察地点简介

2016-05-11 17:11

西市

该地区是埃森的新西市,毗邻埃森新建大学校园与历史中心,面积10平方公里,有着1900年历史。在旧工业区时代,曾经有12000多工人在此工作。该地段曾被西门子、AEG-Kanis和克虏伯等公司使用,用于生产大型机械如涡轮机及船舶的曲轴。在旧工业时代的最后阶段,随着重工业的衰落,该地区的工人数量减少到不超过1000人,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最近,此地块被更新改造,用于城市生活、工作及娱乐活动。以电影、戏剧为主的娱乐活动发展尤其迅速,音乐剧“Colosseum”以及多功能活动场所“weststadtHalle”已经成为该地区的娱乐重点。该地块更新改造的总体主题为功能混合而非严格的功能分区。此次改造更新活动由跨学科工作组构成的城市议会主导实施。埃森城市议会于1996年从AEG-Kanis公司购买了该地块的所有权。在前工业区大厅成功举办的音乐剧“Colosseum”为地块的更新改造提供了原动力,进一步的城市更新正在进行当中。

世界文化遗产“关税同盟”

从1851年开始,称之为“关税同盟”的区域就以提炼和生产煤而闻名。135年以来,此区域为鲁尔区最高效的煤矿。如今鲁尔区的主展览馆起源于1930年代,是年轻的建筑师Fritz Schupp 和Martin Kremmer规划设计新的生产中央烟囱--十二号烟囱,其设计理念是:形式追随功能,即设计师将提取煤和处理煤的过程并置,以提高生产效率。由于入口处极具代表性的建筑、建筑形式的对称,“关税同盟”很快成为全球最美丽的煤矿之一。

1986年,由于国外低价格煤炭的竞争压力和区域内煤炭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质量降低,“关税同盟”区域内煤矿不得不关闭。在工业区完全关闭之前,整个区域内部的设施都得到了严格的保留和保护。正因为如此,鲁尔区的大部分设施得到合理利用而非被拆毁重建。“关税同盟”地区的更新也一直遵循“通过保存而保护”的座右铭。

2001年,1号、2号及8号烟囱和炼焦炉被联名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这也是迄今为止鲁尔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每年有超过15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此体验鲁尔区工业文化。鲁尔区展览区内设施丰富,有代表现代艺术的红点博物馆、保存展示鲁尔区历史的鲁尔博物馆及由日本建筑事务所SANA设计的福克大学设计学院,游客可游览与矿区文化相关的许多景点。

克虏伯公司区域

1811年以来,此区域就是蒂森-克虏伯公司铸钢厂所在地。如今,蒂森-克虏伯公司成为德国最大的钢铁和装备制造商。在纳粹政权(1933年-1945年)期间,该公司作为主要的军火生产商取得了丰厚的利润。然而,公司位于埃森的铸钢厂在此期间也遭到严重破坏。此后,铸钢厂内部设施作为战争赔偿金而被转移到其他国家。因此,多年来该区域内大部分设施没有得到重建,成为埃森市中心一个废弃的区域。直到2010年,蒂森-克虏伯公司总部搬回此区域,该区域通过成为“Krupp-Gürtel”城市规划项目的一部分得到重新利用。

“Krupp-Gürtel”是埃森市的一个正在进行的城市设计项目。项目部分改造工作已完成,建成了一个公园、公司总部、居住区及商业区。该项目涉及230公顷面积为埃森内城的3倍多,位于埃森市西部。目前项目的重建工作仍在进行当中。项目内部公园面积为23公顷,长度为1.3千米。


鲁尔创新城市

“鲁尔创新城市”项目(示范项目“博特罗普创新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与其它被参观的“优秀城市实践”城市更新项目不同,其重点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等热门领域。“鲁尔创新城市”的理念由鲁尔区70家领先的公司共同开发。它的开发理念不是具体的工业用地的重新利用,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可持续城市转型。2010年以来,模范城市博特罗普已成功为其自身应对气候及结构变化提供了创新的理念与解决方法。到2020年,博特罗普这个70000人口的区域将转变为可持续城市与能源高效利用的范本,目标是在保持城市原有工业基础的同时应对全球未来的气候变化。总体上,到2020年该区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将减少50%。“鲁尔创新城市”项目覆盖范围2500公顷涉及14000幢建筑。

在短期内,已有200个创新城市项目得到实现,未来将有更多的项目投入使用。项目的开发过程得到了市民代表及研究机构的支持,热心市民与相关工作室为项目提供了300多条建议。在其他许多方面,创新城市博特罗普的“博特罗普实验室”提供的具体解决方案已被实践证明有效,同时“气候优化旧城改造总体规划”也将创新城市的试点区域规划为气候友好型区域。项目涉及到技术、社会及经济等各个方面,分为六个部分:居住、交通、办公、能源、城市及决策参与过程。

凤凰湖(多特蒙德)

凤凰湖位于多特蒙德南部区域,其名称已经流传100多年。凤凰湖的名于“玫瑰像浴火重生的凤凰”一样的传说。凤凰湖一开始曾经为促进多特蒙德工业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已从工业功能转变为集商业、休闲、居住为一体的人工湖区域。

1843年开始,此区域就用于钢铁生产。在二战期间,钢铁厂遭到严重损毁,战后由英国出资重建。1998年,高炉关闭,2001年钢铁熔炉停产。2004年,钢铁熔炉被拆解转卖到中国。

凤凰湖与周围区域是一个整体,湖面长度1.2千米左右,改造建设经费花费2亿。在改造之前,凤凰湖在当地居民中并没有太好的印象。项目开展之初,当地居民甚至对项目的高花费与土壤质量等问题颇有微词。由于该地区曾经为工业用地,土壤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因此将此区域加以适当的封闭与管理,不然会污染其他区域。凤凰湖的建设工程为期5年。

在人工湖周围是修复的工业建筑,不同的场馆被用于娱乐及文化活动,50%以上的区域建设为一个大公园(凤凰湖公园)。凤凰湖公园大约为61公顷,与其他绿化空间如Westfalen公园和 Romberg公园相连。公园同时还是鸟类、珍稀植物与动物的保护区域。

北杜伊斯堡公园

自1901年起,泰森公司将这片区域用于炼钢。区域内一共有5座鼓风楼,早在1970年,其中的2座已经损毁废弃。即便如此,1973年,区域内仍然新建了第5座鼓风楼。然而,随着欧洲钢铁市场面临钢铁产能过剩问题,12年后这座新建的鼓风楼还是被拆除了。1985年,整个钢铁厂被迫关闭,留下了大约200公顷的废弃工业用地。

炼钢厂改造为公园的理念借鉴了“Duisburg Meiderich”冶炼厂的更新改造项目思路。1990至1999年间,曾经的冶炼厂成为了一个集文化活动、自然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区域。更重要的是,将北杜伊斯堡公园纳入1989至1999的Emscherpark国际建筑展览(Internationale Bauaustellung, IBA)等一系列活动对于该公园的建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自此,Emscher河周围的开始建设一个“水主题公园”。

经过多年建设,该公园现已成为杜伊斯堡的一大特色区域。公园内设立了各类休闲娱乐活动设施:工厂车间转变为音乐厅和办公室,工厂的气罐改造为欧洲最大的跳水中心,德国登山协会在原有存放焦炭和铁的仓库中建立了名为“charge bunker”的攀岩花园。游客可以通过攀登炼钢炉、体验主体餐厅与酒吧欣赏公园景色。晚上,整个镇上的居民都能看到Jonathan公园中的灯光。北杜伊斯堡公园已经成为鲁尔区工业文化旅游线路的一部分。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