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城市地下“生态”事关地上“生存”

——武汉市积极探索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模式

2016-05-30 09:4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夏静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程,特别是在大城市的建设中,难免会出现对路面、街道、管道“开膛破肚”以及“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现象。对此,武汉市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设计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地下“生态”关系市民“生存”

5月24日,李克强总理考察武汉中央商务区地下综合管廊时强调,要积极探索PPP模式,通过完善回报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管廊建设,有效避免城市路面动辄“开膛破肚”,消除“马路拉链”。武汉中央商务区地下综合管廊被称为未来智慧城市“大动脉”,是华中第一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程采用智能系统。目前,武汉中央商务区支线综合管廊建设基本完成,武汉中央商务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负责人介绍,综合管廊真算得上是“马路拉链终结者”,一旦建成使用寿命长达百年。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也称综合管沟或共同沟,是将电力、通信、给水等两种以上的管线,集中设置在同一地下空间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它解决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类管线的维修、扩容造成的“马路拉链”和“空中蜘蛛网”问题,对提升城市形象、医治“城市病”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今年,武汉市计划在6个区域建设42.9公里管廊,年内建成20公里。武汉市管网建设管理站副站长邵义安介绍,武汉中央商务区位于江汉区,规划面积7.41平方公里。商务区的核心区是全市地下空间复合利用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示范区。

商务区综合管廊规划全长6.2公里,总投资3.8亿元(2013年开始全面建设)。已建成投用5.27公里,其中:双舱2.97公里,单舱2.3公里(剩余0.93公里明年建成)。商务区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复合利用剖面图。总共分四层:负1层是综合管廊和汽车环道(3车道单向循环),部分区域是商业服务设施。负2层是地铁站厅层。负3层是地铁站台和地下停车场。负4层是地铁站台和黄海路公路隧道。

探索PPP模式,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近年来,武汉市大力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一是2015年编制了《武汉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规划到2030年,建设综合管廊566.5公里。二是为保证规划落地,制定了《武汉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明确了运营维护单位,明确了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的收取及财政补贴原则,解决了“由谁建、由谁管、怎么管、怎么用”的问题。三是制定了《武汉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内容、部门分工、协调机制,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目标,使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化、工程化”。

遵循有偿使用的原则研究运营管理机制,武汉中央商务区综合管廊竣工后,将移交给政府接收方组建专业的运维公司进行管理。按照既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管廊建设和运营管理,又有利于调动管线单位入廊积极性的要求,开展入廊费、日常运营费收费标准的研究,探索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制度。同时,以综合管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尽量减少政府财政压力,实现综合管廊模式下社会公共产品高效供给的目标,研究综合管廊安全、稳妥和高效运营管理机制。

武汉利用PPP模式推进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将政府的政策目标、社会目标和社会资本的运营效率、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武汉将在武汉光谷中心城综合管廊项目“物评、财评”通过的基础上,依据PPP方案组织社会资本的招标,组织项目公司,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并按照武汉政府的部署,采用PPP模式开展中心城区黄孝河和武昌临江两个主轴线综合管廊项目的前期工作。采用PPP模式推进新洲阳逻新城、东西湖吴家山新城、蔡甸中法生态新城综合管廊项目建设。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