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记者从深圳政府公报发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获知,深圳将新增填海面积50平方公里,空间拓展实现突破。
对比3月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所说的填海55平方公里,这一数字略有调整。此外,上述计划还提出,将通过拆除重建实现用地供应约12.5平方公里。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加快建成起步区3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
这对于缺地的深圳来说,无论是从产业发展,还是从住房问题的角度来看,都有着重要意义。早前释放的填海信息,曾被解读为将对深圳的城市格局和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
而除了对内整备土地,向外寻求深莞惠一体化以破解空间不足的办法也被频频提及。
在日前的一场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论坛上,世联行董事长陈劲松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在一些总部型城市,房价跟本地人的平均收入的“脱勾”现象会越来越明显,房价的山峰也会越来越高。
他由此提出,大城市圈将成为整个国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引擎,具体对于深圳而言,应该抓住深莞惠一体化的机遇。
来自世联行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5月间,深莞惠的新房成交面积分别是207、450、1275万平方米,莞惠两地是深圳的数倍;并且,在深圳房价趋于平稳之时,东莞、惠州的房价分别同比上涨30%和20%,在全国房地产处于去库存主题的情况下,呈现较大幅的补涨效应。
陈劲松分析,“从房地产的观察角度,深圳的溢出效应,同城化效应,已经非常明显。对于深圳而言,产业需要重新划分;莞惠两地,不仅是深圳溢出,更是深圳需要,其中前提就是要保证轨道交通的通畅。”
记者注意到,上述计划也提出,加快推进深莞惠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预留交通、电力、燃气、通信、污泥、垃圾、防洪等重要区域性基础设施和廊道用地,完善跨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促进区域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除了交通一体化之外,深莞惠三地还应该探索更深层次的融合,最终实现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形成类似硅谷一样的打破行政区划的“想象中的共同体”,释放出更大的地区活力。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