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相当多的路面路基层使用了透水性不强的混凝土,这也意味着砖的透水性再好,大量的地表水依然无法直接渗入土层。
南方的汛期还在持续,北方的雨季已经到来。每逢暴雨来临,即便是地下水超采的北方城市也会迅速进入“看海”模式,之后这些天然降水又迅速地通过地表河道白白流走,只留下伤害。为此,北方城市对天然降水的管理任务比南方城市还要多一分,不仅要预防城市内涝,还要利用天然降水补给用水困境。
如果单单只是预防城市内涝,这主要考验的是城市的排水设施建设和如何充分利用自然河网的调节能力。这几年,我国多数城市已经针对排水系统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但从今年南方城市接受暴雨实战考验的情况来看,并未达到此前预期的排水防涝目标。
如今,排水防涝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未来不再是单一的解决城市排水问题,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更加长远地考虑了城市发展需求。
但考虑到要具体落实2020年20%的旧城区达到7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2030年有80%的建成区实现70%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挑战就分外巨大。不单单是发达国家做到这点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更是因为我国城市建设基础工程方面的历史欠账较大。按照现有目标,必然涉及大量的改建工程,考验严峻。
撇开执行的难度,目前制定的海绵城市方针是更加科学的目标,瞄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总归有价值。以北京为例,北京是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但整体降雨量并不少,只是每年超过八成的降雨集中在夏天,而其中还有八成的降雨集中在七月下旬和八月上旬,很容易形成内涝。此外,北京还因为地下水超采带来了地面下沉的问题。
对此,北京已经进行的一些有益试验依然值得进一步发展。以石景山游乐园为例,其屋顶积水系统总容积约为85立方米。这样的尝试颇好,但在容量上还是太保守了。北京的年均降雨量按600毫米计算,夏季降雨大约能达到500毫米,也就意味着大约二十平米的区域理论上可以收集一个立方的雨水。为此,北京市区的屋顶积水系统还有更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别让雨水白白流走。
在渗水方面,北京绝大多数的步道路面使用了透水砖。但是,透水砖的路面透水性能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铺在砖下的混凝土。目前北京相当多的路面路基层使用了透水性不强的混凝土,这也意味着砖的透水性再好,大量的地表水依然无法直接渗入土层。为此,不仅需要新建设的项目中更多地采用透水混凝土,还要针对城区的既有路基进行大规模的改建。
从防止城市内涝到建设海绵城市,提出了更高的城市管理要求,同时也提高了监管的门槛。城市内涝如果治理得不好,暴雨之后就可以及时暴露出来,而海绵城市的效果,难以直观感受,需要依靠对建设工程的全面把控。
□姚遥(公益人士)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