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工人们正在对东四六条一家违法“开墙打洞”的小商铺进行砌墙封堵。
本报特约摄影 张传东
本报讯(通讯员 洪珊)红色的砖墙裸露在外,抹的灰还没有干透。昨日,东四街道多部门联合行动,在文保区封堵开墙打洞。据调查,东四三条至八条文保区内开墙打洞共357处,其中近200处用于经营,占比超过50%。截至发稿时,东四街道共封堵开墙打洞31处,未来胡同将恢复元明清历史风貌。
上午10点,笔者来到东四六条56-2号,随着工人们手中的锤子、榔头一起一落,一间开墙打洞的家电维修商铺的大门被整个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红色砖墙。“未来将按照精品胡同的标准,贴上仿古砖,恢复胡同历史风貌。”相关负责人介绍。
东四三条至八条是全国首批30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东四六条是这几条胡同中最宽的一条。一条700多米的胡同,通过转租转借、开墙打洞40多处,小百货店、小发廊、小餐馆、家电维修……各种各样的小店一家接一家,令这条本该宁静舒适的胡同,变得局促拥挤。而在整个东四三条至八条文保区“开墙打洞” 共357处,50%以上用于经营。
“门牌号后面有杠几号字样的,那都是开墙打洞的。”有老街坊这样解释。这些开墙打洞经营的业态,不同程度存在噪音扰民、环境卫生脏乱等问题,同时也不同程度影响房屋安全,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方式,历史和文化价值逐渐衰退和流失,历史文化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东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墙打洞“伤”了地区的历史风貌、“伤”了地区的环境秩序、“伤”了胡同的安静与邻里和睦,治理开墙打洞正是给胡同“刮骨疗伤”。
家住东四四条的金大爷说:“这些商户在这儿经营最长的已经有十余年,有些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有不少是近些年新开的商铺。胡同里的个别居民为了个人利益擅自拆改,将住房改为从事经营活动的场所,谋取私利,这其中既有公房也有私房。”
据不完全统计,东四街道辖区内共有500多处开墙打洞,其中东四三条至八条文保区内开墙打洞共357处,其中近200处用于经营,占比超过50%,主要业态有小超市、小饭馆、小菜站、小装饰建材、小理发店等,另有居民自住、车库、办公等不同形式。
截至昨日,东四街道共封堵开墙打洞31处,其中西片平房区27处(包括东四六条16处),在封堵开墙打洞的同时也对这些违规商铺前的牌匾、广告牌、灯箱等进行了综合整治,胡同面貌得以有效改观。后期会对剩余的用于经营的、破坏历史风貌的开墙打洞进行逐步封堵。
封堵开墙打洞是东四街道 “静胡同 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一环,封堵后,东四街道将对胡同外立面、窗户等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改造,并结合“静胡同 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业态提升规划,恢复胡同元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未来还将考虑建设地上或地下停车场。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