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微改造成为城市更新的又一新选项,历史文化的延续传承得到更多重视,正反映了城市更新理念上的丰富与进步。
根据广州市城市更新计划,广州将用5年时间完成943个基础设施老化、环境较差的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其中首次提出了“微改造”概念。黄埔区荔联街道沧联社区,通过微改造,就从一个破旧的城中村,升级为一个聚集59家企业的产业园,还改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
说起城市更新、三旧改造,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大拆大建”的阶段。的确,在某些地区和节点,通过地块出让、推倒重来的方式,让落后、破败的社区马上呈现出全新面貌,确实有其合理性,也不乏成功案例。但大规模的整体改造,无疑需要大量资本支持,对于涉及区域的区位、产业、发展前景等硬指标也有相当高的要求。对更多社区而言,“微改造”可能是更加适宜的城市更新途径。何谓微改造?比起推倒重来,微改造更强调整体人居环境、公共设施的渐进式改善。
首先,微改造能切实提升公众居住环境,甚至带来经济效益的增加。比如黄埔区的沧联社区,从一个城中村变身为高大上的产业园,就是微改造发挥了关键作用:乱拉挂、握手楼、脏乱差……正是攻克了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一个一个小问题,才大大提升了沧联社区的居住质量,还通过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使得社区收益从负增长到营收800万元。微改造做得好,其实是多方共赢之举。
其次,对广州这样历史悠久的城市而言,微改造还有一种特殊的意义,那就是保住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在很多地方的大拆大建中,也许建起了现代化的商业区、住宅楼,但漫步其中,总觉得缺少了点文化味和特色,这就是因为在大拆大建中对原有的社区历史形成了严重破坏。推土机所到之处,文化和历史无疑是相当脆弱的。相比之下,微改造既提升了社区面貌,又避免对其文化传承形成过多影响。比如在巴黎、伦敦等欧洲城市,很多上百年的住宅、商铺今天仍然正常使用,既承担其本来的建筑功能,又是城市的一大历史景观,正是持续不断的微改造,赋予了这些历史建筑源源不绝的生命力。在广州,泮塘古村也已启动了微改造,着重将各项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服务改善与历史建筑保护及修缮结合起来,引导居民“活化”老房子,让900岁“高龄”的泮塘村自己“活回来”。
城市更新无疑是一个大话题,对不同特点、不同区位的社区,也应采取不同方式的更新策略。以往,人们更加关注大块头、大体量的整体改造,更“喜新厌旧”,而今微改造成为城市更新的又一新选项,历史文化的延续传承得到更多重视,正反映了城市更新理念上的丰富与进步。扎扎实实、日拱一卒,更务实更接地气的微改造,让老百姓“改善看得见”,值得点赞。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