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5日,国务院在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指出,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相较于国家中心城市,此次批复赋予了广州“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定位。“重要”二字,即凸显了广州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的分量与地位。
在此背景下,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的战略部署应运而生,成为了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的主题词。8月5日,市委十届九次全会闭幕并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提供了“路线图”和“施工图”。
全会指出,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持续深入推进,城市交通网络、信息网络、产业网络、创新网络、人才网络、生态网络逐步完善,全球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扩散,城市的枢纽带动力和网络连通性直接决定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优化城市形态,凸显城市特征,强化城市功能,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将为巩固和提升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地位提供强大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 黄少宏 黄伟 昌道励 刘怀宇 见习记者 陈景收 余秋亮
关键词 枢纽型网络城市
《实施意见》: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重点通过航空、航运和科技创新枢纽的打造,汇集全球高端要素,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强化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国家中心城市职能,成为世界城市体系的核心节点。
全会专题讲话:要善于运用网络思维,进一步加强系统整合,科学布局建设城市空间的枢纽与节点、网络与连接,形成层次更清晰、功能更完善、联系更便捷的枢纽型网络城市布局,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努力在全球城市体系和全国城镇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解读
广州具有全球城市网络重要节点功能
在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看来,把广州建设成为枢纽型网络城市,是基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广州的城市定位而提出来的,广州将在国家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承担新的更加重要的职能。
陈鸿宇说,一个国家或一个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通常应是市场网络、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这三重网络密集叠合、相互渗透的关键节点。广州早在去年就提出了建设国际航运、航空、科技创新三大战略枢纽的目标。能否发挥城市的枢纽带动功能,还必须看以广州为枢纽的市场网络、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和连通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枢纽型网络城市的内核是开放发展,市场、交通、信息三重网络及其运行规则越完善越开放,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吸附功能和辐射功能就发挥得越充分。“因此,广州提出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充分体现了对‘开放发展理念’科学内涵、实践要求的深刻理解和自觉探索。”
事实上,广州具有“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生态要素丰富齐备,城市错落有致。同时,广州经济总量连续27年保持全国第三的位置,与北京、上海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正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当前,广州有着在全国乃至全球排名前列的海港、空港、铁路港和信息港。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工作基础,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都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之举,而非凭空产生。
那么,枢纽型网络型城市该如何打造呢?
对此,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邓兴栋表示,“枢纽型网络城市”要求广州秉承地缘优势,打造三大战略枢纽,依托网络互联互通,实现高端要素集聚,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这一格局的形成,必须进一步以珠江水系为脉络,优化广州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空间结构;塑造依山、沿江、滨海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建设互联互通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南沙城市副中心。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则建议,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需要整合广州周边的资源。内部整合是向南沙转移部分功能,周边整合则是广佛同城。
在王海峰看来,珠三角城市群是世界城市群的重要板块,而广州、深圳、香港则是这个板块中的三个核心。广州、深圳、香港未来更多的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在这个大背景下,广州可以发挥全球城市网络重要节点的功能。
关键词 “枢纽 ”
全会专题讲话:要实施“枢纽 ”战略,举全市之力建设三大国际战略枢纽,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
■解读
三大国际战略枢纽是高端要素强大吸附器
当前,广州正立足南沙新区、广州港,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基于白云国际机场、空港经济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立足城市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同时,重点建设广州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及一批功能区,形成枢纽型网络城市中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重要支撑节点。
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教授王世福也认为,枢纽型网络城市可以拆解为“枢纽”和“网络”两个关键词去理解。“枢纽指的是广州的三大国际战略枢纽。”
全会指出,这三大国际战略枢纽,不仅是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产业、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的强大吸附器和辐射源,既面向国内,更面向国际。
来自全会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出这三大国际战略枢纽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
做强现代航运服务业,力争2020年外贸班轮航线超过100条,货物吞吐量达到2500万标箱;
发展航空高端产业,力争2020年国际航线达到150条,旅客吞吐量超过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250万吨以上;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00家,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
围绕“枢纽 ”战略,《实施意见》也依托珠江水系擘画了“三个枢纽一个新城”——国际创新枢纽、航运枢纽、航空枢纽三个枢纽以及广州东部山水新城。其中,沿珠江水系前后航道的中心城区通过规划引领集聚高端要素,加强历史城区传统风貌保护,打造国际创新枢纽。高水平规划建设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融合发展的黄金三角区,建成广州总部、金融、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引领广州深入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并重点打造30公里精品珠江。
关键词 网络空间结构
《实施意见》:深刻认识广州的自然禀赋、历史文脉,着眼于沿珠江水系的城市空间发展,以珠江为脉络,以生态廊道相隔离,以高快速路和快速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形成网络空间结构。
■解读
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集聚扩散
当前,珠三角正从“一群城市”走向“城市群”,并将目标瞄准世界级城市群,广州正是珠三角城市群的龙头与引擎。省政府参事郑奋明表示,在这一格局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会加快集聚扩散,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广州交通网络优势得天独厚。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广州与北京、上海并列,赋予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事实上,广州在海、空、陆交通方面优势相当明显——广州港吞吐量居于世界第六;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全国三大国际枢纽机场之一;广州铁路客运枢纽也是我国主枢纽之一。
不仅如此,在空中、地上交通网络之外,广州还有发达的地下交通网络——目前正在使用的地铁里程有220公里,日载客流达到700多万人次;预计到2020年,这一网络里程将扩展至520公里。一个星罗棋布的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将与地上、空中交通形成立体的“三张网”,并与其他轨道交通一道连接起空港、海港、铁路港等枢纽站点,形成一个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
在王世福看来,枢纽型网络城市所指的“网络”,不仅要求加强交通网络建设,也包括了信息网络、产业网络、创新网络、人才网络、生态网络等方面的建设。这六大网络相互交织、逐步完善,将给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