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东莞市区划调整多年未果 组团发展另辟蹊径

2014-06-25 09:02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东部片区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公开招标之后,东莞市发改局日前首次向媒体阐述这一研究发起的背景、意义以及具体研究内容。其中透露,东部一体化战略将不仅限于经济资源要素的整合,更是包括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一体化,且考虑“更好地承接深圳的各方面的辐射转移工作”。如何打破镇域经济的弊端,区划调整曾经被视为唯一途径。而在区划调整多年未果的情况下,东莞另辟蹊径,淡化“行政区”概念,强化“经济区”概念,通过“同类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形成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格局,成为东莞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的破局之举。在水乡片区之后,东部一体化成为了东莞这一发展思路的又一现实路径。

[动态]

发改局:东部一体化战略完全可能促进东部片区异军突起

今年4月30日,东莞市发改局委托市政府采购中心,通过公开招标,委托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作东部片区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日前,东莞市发改局在接受南方报业集团1X联合采访时作出了详细的阐述。

该局有关负责人说,相对而言,东部片区面临发展水平总体比较滞后、统筹格局不够清晰的窘态。与东莞的中心片区、沿海片区相比,东部片区经济总量差距较大。除了常平镇以外,该片区其他各镇发展水平在全市处于20名以后位置,企石、东坑、石排等镇更是处于全市后进位置。

本次招标的东部一体化的战略研究,其范围以东部埔田片区为基础,延伸到生态产业园和谢岗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主要包含常平、东坑、横沥、企石、桥头、石排、茶山、生态园、谢岗等。提出优化整合区域资源要素,更好地承接深圳的各方面的辐射转移工作,更好地发挥东部片区配套和承接粤海高端装备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

发改局表示,从全市的角度,统筹研究东部片区一体化发展战略问题,既有其内在的紧迫性,又完全可能促进东部片区异军突起、成为东莞未来增长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镇街声音

不仅包含埔田片各镇街,还吸纳了东莞生态园以及山区片的谢岗镇。可以说,东部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布局更广、集群效应更大、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都更为明显。——桥头镇委书记莫厚良

石排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形成支柱产业集群,这也是东部一体化所包含的镇(园)中普遍存在的短板。——石排镇委主要负责人

一体化背景下的东莞棋局

西北组团: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利用近穗优势,炮打隔山,意在打造穗莞战略合作重要平台

范围:中堂、道滘、望牛墩、麻涌、洪梅、高埗、万江7个镇街,面积约349平方公里,占全市的14.2%。

目标:国家水乡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特色区域、珠江口东岸产业优化发展先导区和穗莞战略合作重要平台,2013年上升为省级战略。

中心区:政治、经济、商贸、文化和创新中心,东莞棋局首脑

范围:主城区的莞城、南城、东城3个街道,松山湖高新区、生态产业园两个市属园区,以及周边7镇,总面积约670平方公里,占全市的27%。

目标:主城区、松山湖、生态园三位一体的城市布局,全市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和创新中心,成为“服务全市、功能完备、生态宜居、高效智慧”的高品质城市中心。

东北组团: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挟”粤海产业园或成经济潜力“黑马”

范围:常平、谢岗、企石、桥头、横沥、东坑6个镇,面积约376.84平方公里,占全市的15.37%。

目标:发挥“一镇一园”(常平镇、粤海高端装备产业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努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东南组团:深莞惠合作示范区,炮打隔山之意,乃在于成为对接深圳现代产业发展的集聚区

范围:塘厦、清溪、凤岗、黄江、樟木头5个镇,面积约534.55平方公里,占全市的21.8%。

目标:塘厦为重点,统筹整合资源要素,联合深圳、惠州共同谋划建设“坪清新”(深圳坪地、东莞清溪、惠州新圩)产业合作示范区,打造成为对接深圳现代产业发展的集聚区。

西南组团(滨海新城):强镇两个市属园区,实力独步东莞

范围:虎门港、长安新区两个市属园区,以及厚街、长安、虎门、沙田4个镇,面积约521.22平方公里,占全市的21.25%。

目标:东莞GDP的重要产出地,打造从麻涌到长安新区约50公里的沿海发展轴,整体开发岸线、临海和沿海腹地,整合虎门港、长安新区、沿海镇街,发展临港现代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与深圳前海、广州南沙、中山翠亨等共同支撑起珠江口湾区脊梁。

[观察]

区划调整阻力大逐渐淡出

东部一体化战略的启幕,并非只关乎东部镇街的发展,它其实是东莞“一中心四组团”整体规划中的一部分。在今年初,东莞开始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表示,这主要是考虑在不改变现有行政架构的基础上,根据各区域、各镇街的资源承载能力、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强化“经济区”概念,弱化“行政区”意识,按照“一中心四组团”(即中心区、西北组团、西南组团、东北组团、东南组团)的城市格局,推动城市空间从分散到集聚、从多组团到大组团转变。其中“东北组团”也就是如今提出的“东部一体化”。

长期以来,由于东莞分散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城市空间布局分散,同质现象突出,区域发展失衡。东莞的主政者多年前就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在2006年重启区划调整,试图破解镇域经济困局。时任东莞市委书记的刘志庚提出“东莞新一轮的发展,区划调整势在必行”。是年6月,东莞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东莞行政区划调整研究工作小组。然而,要打破原有行政架构和利益格局,“区划调整”势必遇到不少阻力,最终这一提法在东莞的发展战略中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型

如何在原有的行政架构上,另寻镇域资源整合的新路?这成为了徐建华上任之后首先考虑的问题。在他就任东莞市委书记后的第四个月,他就提出,要求市规划部门对水乡地区以“经济区域”的概念开展规划。按照他本人的说法,这是“同类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思路,也就是以经济区域概念加强资源要素整合,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型。

绕过区划调整这块硬骨头,以经济概念来实现镇区统筹发展,这一路径显得更为直接。徐建华曾表示:“(区划调整)这个问题我不是不敢去碰,也不是担心干部安排,调整区划的目的,实际上是实现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不是简单的行政资源,主要是市场资源。”今年初提出的“一中心四组团”整体规划,则是这一思路的整体呈现。

这种“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模式,实际上已成为省内乃至全国范围内发展的主要趋势。上个月,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在全省推进珠三角“九年大跨越”工作会议上就指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必须对珠三角进行全域规划。

分析东莞“一中心四组团”的规划,提到的各个组团,都在强调与其他市、其他重大平台的对接。不难看出,东莞的整体规划已有“珠三角全域一体化”的视野。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