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把花园建在城市里,还是把城市建在花园里?这是个问题。
内蒙古包头市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形成了“三个组团、带状布局,公园棋布、绿网相连”的城市格局,荣获联合国人居奖,被先后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显然,包头的答案是后者。
高起点规划
“在朋友圈里,我们包头人参加户外活动往往是最多的”,微信名为“走出去看世界”的包头市摄影爱好者裴先生与记者微信聊天,“本来是考虑去哪里旅游,有朋友劝我先把包头美景拍完再说,结果就走不出去了——包头独有城中草原、城中湿地,鸟类就达17目48科200多种,我3年都没有拍完”。
像裴先生一样,包头市民对城市充满自豪。“这种自豪源自建国初期包头的规划”,包头市规划局副局长王惠维在城市规划馆现场讲解,“1955年第一版《包头市总体规划》脱开老城建新城,确立了‘一市两城、带状组团,干道相通、绿色相连’的城市结构。如今许多普通市民都知道包头的规划是中苏专家的共同智慧,写入了前苏联的教科书,包头是当时唯一一个由中央批准城市规划的城市”。
“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点项目有6个放在了包头。这6个项目里既有民品,又有军品,对于年轻的共和国意义非凡。怎样建设包头,自然获得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局长万里亲自参与,时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常委刘澜涛担任包头建委主任,苏联专家穆欣、巴拉金参与指导,中国城市规划设计专家赵师愈等3位规划师参加设计,共同编制了包头城市规划。1955年11月19日“中央发电纸”记载,“中央原则同意包头城市规划方案”。对于组团发展的新理念,董必武同志专门赋诗:“包头新建市,非把旧城增。钢铁开基地,街衢合准绳。”
60多年来,包头市历经1955年版、1994年版、2000年版、2011年版四版规划修编,历届班子高度重视规划刚性,加强专项规划编制,实现控制性规划全覆盖,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高标准建设
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包头市城建委副主任翁占明带领记者感受包头的“百里绿道”,风景令人目不暇接。“我在包头城建系统工作几十年的体会是,好的建设能反过来辅助规划,就像演员的二度创作会提升剧本一样。”
这是一条串联起八一公园、劳动公园、赛罕塔拉城中草原、奥林匹克公园、市民公园等公园绿地形成的自西向东绿树相连、绵延百里的道路,是一条既适宜道路通行又适宜慢行休闲的林荫大道。翁占明告诉记者,实施赛罕塔拉城中草原升级工程时,既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把雨水排到这里,还滋润了城中草原,建设了休闲场所,入夏后每天有2万多居民在这里骑车和散步。建设“百里绿道”,既没有破坏城市的绿色资源,还使居民由“远观森林”到“进入森林”。
“十二五”期间,包头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抓手,累计投入435亿元,强力推进道路建设、水电气热管网配套、河道整治等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其中,实施了98条道路新建改造工程,使人均道路达到16平方米。实施了263个老旧小区整体改造及燃煤供热锅炉拆并工作,集中供热普及率提高到97%。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全市已建设公园25个、广场39个、景点89个,其中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的绿地34处,基本上把包头建成了依山傍水、森林围城、处处见绿、呦呦鹿鸣的大公园。包头还举全市之力启动北梁棚户区改造工程,拆除房屋面积430万平方米,建成了150多万平方米异地安置住宅,打造以召、梁传统建筑风貌为核心的新北梁,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全国棚户区改造示范城市”。
2015年4月,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的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评审中,包头市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包头计划投资18.1亿元建设综合管廊26.4公里,其中一期5.8公里,投资4亿元,现已建成投入运营;二期投资8.1亿元,建设11.5公里,已全面开工。
高效能管理
盛夏时节,许多城市迎来烧烤摊儿困扰,要么浓烟滚滚一片狼藉,要么彻底取缔一片冷清。包头的“夏日休闲”有了前置条件:允许夜市烧烤,但定时间、定路段、定面积,统一地毯、统一垃圾桶,店内经营、店外作业。
“打造和谐城管品牌,我们一直在努力,”包头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刘忠义举例,“对于修车修表修鞋的‘三小行业’,我们出资为从业者配备了统一标识的围挡和三轮车。我们总是在‘有市无场’的地方想方设法,在不影响市容和交通的地方搭棚,为小贩们遮风挡雨”。
作为文明城市,包头的城市管理更加突出示范引路。五年来,创建了钢铁大街等29条示范街,共整治广告店招牌匾37134块近20万平方米,改造沿街建筑立面260万平方米。环卫方面,市直6条道路实现16小时持续清扫保洁作业,机扫率达100%,其他街道的机扫率达40%以上。新建公厕376座、垃圾中转站31座,添置果皮箱6800多个。
2015年,包头市组建了市城管委,启动了“城市建设规模和管理效率发展相匹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搭建了以市执法局为中心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平台,建立12319热线、部门移送、来信来访、媒体监督、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等11种受理方式,同时与网格巡查员终端、视频监控相结合,既对接公安部门已建成的“平安城市”视频资源,又根据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特色功能拓展,包括户外广告管理系统、渣土运输管理系统、工地监督管理系统、市容环卫监督管理系统,高效完成“案件受理、指挥调度、处理反馈、考评监督”闭环,实现城市管理流程再造。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