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北上广为何同提“功能疏解”、“建设城市副中心”

2016-08-24 09:53 来源:《新京报》 作者:记者 沙璐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8月22日起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公示。今年以来,已有广州、厦门、南京、合肥、济南、苏州等多个城市的总体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发展和规划中,均同时提出了功能疏解、建设“城市副中心”等内容。

一线城市推动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

上海城市总规(草案)提出,到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围绕这些核心功能,规划表示,将有力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逐步推动城市非核心功能向郊区以及更大范围疏解。同时加强长三角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动错位竞争、优势互补。

事实上,“功能疏解”的表述近年来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发展和规划中屡被提及。

尽管北京新版城市总规尚在编制中,不过在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提出,今后五年疏解非首都功能要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四环路以内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调整退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行政企事业单位有序疏解迁出。大力推进城市内部功能重组,促进人口合理分布,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

广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出,疏解非中心城区功能,抑制高强度开发,适当降低居住比例,结合分工协作和功能多元的城市公共中心和专业中心,推动商业、办公、居住、生态空间和交通枢纽的合理分布和综合利用开发,引导人口、交通、制造业向外围城区疏解,缓解“大城市病”。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屠启宇表示,功能疏解是发展的需要,中国一线城市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因为空间有限,不可能不停地添加新功能。这种情况下要有增有减,对于城市空间也是合理的。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些曾经是核心功能如北京首钢、上海宝钢,都曾是城市的支柱,甚至代表城市的科技高度,但现在可能不符合城市的发展方向。

上海市发改委巡视员王思政在8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做好疏解非核心功能,关键是要把上海的核心功能做强。“在过去这么多年发展当中,一个城市各种功能都是需要的,在做的过程当中,这个不能丢、那个不能丢,客观上可能形成了有时候主业、核心的功能不是很突出。”

北上广建设“城市副中心”却不尽相同

上海城市总规(草案)中还提到,在“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组成的市域城乡体系下,搭建由“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构成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其中的城市副中心,是面向市域的综合服务中心,兼顾强化全球城市的专业功能,包括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

除了上海,北京、广州也都提出了要建设城市副中心。《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形成“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空间结构。三个副中心则指花都、从化、增城,通过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承接都会区人口和功能的疏解,辐射带动镇、村整体联动、共同发展。

除此之外,近日举行的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把南沙新区建设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枢纽、珠三角汇集高端要素的先导区、广州城市副中心。

屠启宇表示,超大规模城市,单中心对通勤、购物的有效利用是不合理的,很多城市病都由此引起。现在普遍接受的大城市结构应该是副中心结构,甚至是组团式的,这也是这些一线城市共同采取的应对策略。

屠启宇认为,上海关于副中心的布局观念应该是比较理想的,为多中心概念,不是一中心、双中心,这些城市副中心都要承担“卓越全球城市”的特定功能。同时,上海的副中心是分层的,上海的全球城市功能不仅由中心城负担,还包括多个副中心,分布更为均衡。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