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海绵城市建设对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节约利用水资源,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创造更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化解“大雨必涝、雨后即旱”的城市病,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先后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上进行了工作部署,出台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吹响了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号角。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四川省在住建部的指导下,立足省情实际,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按照会议安排,现就四川省的工作介绍如下:
一、注重理念更新,提高思想认识
在全面学习和准确领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我们深刻认识到: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工作“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城市建设理念的一次升华和更新……因此,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等文件中,把“海绵城市”作为一项全省性的重点工作进行布置,并在城市新区建设等领域进行了落实。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我省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绿色美丽家园的一项重要抓手。
二、加强统筹协调,科学编制规划
在端正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强化了规划工作,按照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要求,组织开展了18个城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协同编制或修订了绿地、道路、排水防涝等专项规划,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划体系;在攀枝花市等20个市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划定了城市绿线,公示了各类城市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范围,明确了禁止建设、限制建设的相关要求;并按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全省300个“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建设规划进行了重新审视,将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建设作列为了工程项目重点审查内容,强化了规划的实施落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实施分类指导,着力示范牵引
四川重点抓了两项主要工作:一是制定标准规范、推广应用新技术。省上出台了《四川省海绵城市规划导则》,各地结合地方自然环境条件,制定了地方标准规范,如遂宁市出台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和海绵城市设计图则;同时鼓励各地运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生态园林技术,鼓励建设屋顶绿地、立体绿化,改变城市大面积硬化的状况,要求新建城市公园尽量保留原生态自然驳岸、滨水野生生境,不用水泥“裹死原生态”,使海绵城市建设落到实处;二是抓住重点,有序推进试点工作。省上制发了《关于组织申报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按照差异化选取省级试点的思路,通过综合打分,选取了成都市、泸州市、自贡市、绵阳市、广安市等5个地级城市和西昌市、崇州市、江油市、华蓥市、西充县等10个县级城市作为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同时加大指导力度,帮助各试点城市抓住工作重点,突出了试点示范效果,为在全省总结推广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积累了经验。
四、狠抓项目建设,增强措施保障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各地相继制定了适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机制,大大强化了生态保护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如成都市制订了《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建立了建设项目准入制度和常态化的联动管理机制;遂宁市出台了《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考核办法》,海绵城市建设进入了规范和高效的轨道。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同步加强了检查指导工作。省领导深入试点城市进行调研指导,帮助试点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各地还充分利用传统和新兴媒体大力宣传海绵城市理念,让广大市民了解、支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调动了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营造了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是多渠道加大投入。首先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我们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补助,用足用好国家支持政策,同时有效整合地方财政资金,在落实地方公共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设立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其次,我们根据海绵项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并灵活运用PPP模式,通过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可行性缺口补贴等多种形式,吸引了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营管理;其三,我们积极对接国家政策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商业银行参与,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增量、激励增加定向贷款、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支持鼓励直接融资等形式,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和企业通过发行资产支持证券、项目收益票据等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在筹集资金、保障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三是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一方面,我们把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双修”、“地下综合管廊”等工程结合起来,确保了海绵城市建设各项目标要求的落地。西昌市通过退塘、退田、退房、还湖等工程打造了邛海湿地“海绵体”。宜宾市启动了城市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对紧邻城市周边的八大山体实施生态修复,提高了城市调蓄雨水能力;另一方面,我们狠抓海绵式小区建设、城市道路和广场改造、绿地系统保护和水系修复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成都市将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各五百米范围及七大楔形绿地(共133.11平方公里)设立为“环城生态区”,实施了五大类生态项目78个,建成了白鹭湾湿地等7个湖泊水系项目,基本形成了面积约24平方公里的六大城市森林和青羊非遗博览园等一批生态节点空间,以“山、水、田、林、园”为特色的城市生态景观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
虽然四川的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进程与中央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在学习兄弟省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把提升全省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降低城市硬覆盖率等工作作为重点,努力让城市生活更安全、更宜居、更美好,以实际行动谱写四川绿色城市发展新篇章,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