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日前正式公布,同时开始为期1个月的社会公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明确坚守建设用地、人口规模、生态环境、城市安全4条发展底线。并且提出,要构建“双环、九廊、十区”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市域生态空间体系,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以下简称“上海2040”)日前正式公布,同时开始为期1个月的社会公示。“上海2040”确立了上海到2040年的发展目标: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这一规划明确,要坚守4条发展底线,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城。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局长庄少勤说,“上海2040”明确坚守建设用地、人口规模、生态环境、城市安全4条发展底线。“这就是要摆脱过去的路径依赖,用底线约束倒逼转型。”
上海提出,到2040年的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同时,根据全球城市开放发展的特点,在常住人口基础上,以实际服务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半年以下暂住人口、跨市域通勤人口、短期游客等)的不同需求进行公共资源配置,提高城市“以人为本”的保障能力和适应能力。
到2040年,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从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天花板”——3226平方公里,削减到3200平方公里,其中还包括200平方公里“留白”。
在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锁定和生态保护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基本落地的前提下,上海在全市层面划定城市开发边界2765平方公里。
未来,上海将更加注重陆海统筹开发、城市立体开发和地下空间分层利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还要优化用地结构,合理降低工业用地比重,增加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的比例。
一座城市要带给人幸福感,无疑也应该是环境和谐、生态优美、安全可靠的。
“上海2040”提出,要提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上海市碳排放总量与人均碳排放量将于2025年达到峰值,到2040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减少15%左右。上海还将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提高水系连通性,提高城市防汛除涝能力;增强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能力,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极端气候影响。
规划提出,要构建“双环、九廊、十区”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市域生态空间体系,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至2040年,上海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将市域生态网络空间和重要的现状生态要素划入生态保护控制线。
按照“上海2040”的规划,未来上海将显著改善环境质量,力争2040年将PM2.5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2030年前实现水功能区全面达标。同时,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监测、修复和控制,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目标。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