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国“十二五”的最后一年,这一年,以地铁为主导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发展速度和规模已居于世界之“巅”,由此所关联的上下游产业,也成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领域推动行业发展,带动产业发展,促进有效供给,拉动有效增长的典型“范式”。 这正为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时期的中国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腾飞的契机。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了城市综合管廊、停车设施等直接推动城市地下空间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并且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新消费引领作用的生活性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政策性文件中也要求“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在已规划建设地铁的城市同步扩展地下空间,发展便民生活性服务。”
2015年度的报告是以此为背景,在2014年建立的思路框架和技术路线下,以专业的角度,鸟瞰发展形势,分析行业动态,厘清产业格局为编写要旨,在内容形式、编排体例、要素构成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报告立项时就确定了“客观理性,自主创新,来源明确,信息共享”的编写原则,因此,报告数据收集整理工作虽繁杂琐碎,从2015年初到2016年中持续不断,为力保报告编写进程不受制于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信息公布时间所限,编写组同步跟进,十数人在无尽的研讨修订和辨实别虚后,形成现在的成果规模。报告结构体系虽初显雏形,但在内容的表达,观点的阐述,分析的深度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现借国内关注城市地下空间的相关业界一线网站,以鄙陋之作,奉献给社会,各界方家贤达,从业者、关注者如有摘取引用,则为我们辛苦之幸。
自2015年8月《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报告》(公共版)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官方网站发布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城市地下空间行业有关的网站随即转载,多家媒体、机构也通过各种渠道与报告编写组联系,咨询、接洽相关信息和知识产权事宜。承蒙同济大学出版社几位老师拨冗慧识于纷繁的网络之中,第一时间约定报告的出版意向。因此,这本仓促自娱的小众之作,有了登堂入店的机会,以传统的推介形式献给社会,共享我们多年积累的信息和经验视角。
关于书名,由于2014年度的报告本只作在线发布,并无出版打算,白皮书之名虽已为坊间泛用,但确有僭越之嫌。因此,借2015年度报告出版之机,编写组经学会、出版社认定,自2015年度报告起更名为“蓝皮书”。
关于内容,因2015年度报告在编写思路上有所变化,篇幅较2014年多不少,又为提高出版作品的市场品质,本次公共版内容以结论性文字和可读性更强的图形为主。印刷版内容除保留较多的分析数据、分析过程和基础资料外,另将我单位10多年20多个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项目积累形成的经验,集结成的《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技术编制指南》附于报告之后,以供相关从业者共享交流使用。
公共版公布之时,印刷版稿已交同济大学出版社付梓随后出版发行。敬请关注。
附件: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