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构建合肥-上海双城合作的战略价值

2016-08-29 09:52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宋宏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几个顶层规划和布局,把合肥与上海更加密切地联结起来:一是在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上海定位于核心城市,合肥作为副中心城市;二是将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列入和上海张江同等的国家级创新示范区;三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布局“八纵八横”的高铁新战略,合肥和上海将成为长三角区域最大的两个高铁枢纽。基于经济深刻转型和中长期持续发展的考量,国家对合肥和上海的定位具有高度耦合与衔接性,因此可以说,国家新的战略布局为合沪双城合作带来了越来越好的历史性机遇。

我国城市化发展总体上进入中期阶段,经过从城市主导到中心城市带动,现在已然演进成为城市群主导的新格局。世界城市发展历史表明,以城市群为基础和主导的区域经济发展,会从区域内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走向区域内城市之间的战略合作,在区域内逐步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集成耦合的城市网络。通过城市群及其中心城市之间战略合作、功能互补、合理分工、双向开放,形成城市战略功能的集成耦合,进而增强城市的发展活力、创新实力和全球竞争力。目前,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走向城市之间战略合作的历史发展阶段。国家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明确提出要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打造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龙头作用,加快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和科技中心建设;发挥合肥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创新资源富集优势,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提升都市区国际化水平,打造区域增长新引擎。这是国家赋予上海与合肥的新定位、新使命和新任务。实现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和任务,关键是建立健全区域间互动合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一地一市单打独斗、资源低配错配等弊端,从而形成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整体合力、促进资源要素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在全局层面上促进调优结构、强化创新、实现平稳持续增长,从而发挥出在长江经济带中的辐射引领作用。

在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上海作为核心城市正在着力建设“五大中心”,向具有世界顶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竞争力的全球城市迈进;合肥是该城市群内发展潜能大、成长性强、承载空间富裕的副中心城市,也是长三角与长江中游两大城市群的重要联结点。两城市在地域区位、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空间载体、市场资源等各领域都具有很强而特别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客观地构成了两市合作的坚实基础,产生了战略合作的内在动因。合沪两市的互补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区位互补。合肥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全国性交通枢纽的功能日益显现,是联结长三角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区位最佳的节点城市。上海在新一轮双向开放的大格局中,既要作为全国重要出海港口城市,发挥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功能,又要面向内地发挥辐射功能,就需要重要联结点城市作为战略支点。合肥的空间区位和交通条件与上海需要的战略支点具有高度的契合,互补性十分显著。第二,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势互补。在科技创新方面,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是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较为雄厚的科技研究和创新实力,基础科研实力位居全国第三。上海的科技研究和创新实力全国领先,目前正在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两市都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创新资源,而且两市科技研究和创新有着诸多交集,互补合作领域十分广阔。两市科技创新合作,必然产生优势互补和叠加的巨大效应。在产业方面,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汽车、家电、装备等制造业基地城市,正处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的结构转型升级新阶段。上海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正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格局。两市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着时序阶段差异,合肥更需要集聚资源,并导入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支撑;上海则需要提升参与配置国内外资源的能力,开拓现代服务业更大更广的市场,进一步增强现代服务业的辐射范围和辐射能力,更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格局。时序阶段差异客观地产生了区域分工协作互补性,使两市产业具有更紧密的关联与协同,合作空间将随着产业结构优化进程而越来越大。第三,破解发展难题互补。进入新常态后,两市担负着国家赋予的新定位新任务,目前都面临一些制约瓶颈和发展难题。合肥急需推动产业升级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加速提高都市区国际化水平,但相应的自有资源不足。上海的发展受到土地资源、商务成本及环境等瓶颈制约,必须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现代服务业亟需拓展需求市场,需要妥善解决研发成果异地转化或产业化产生的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区域倒挂的矛盾等等。合肥拥有很强的资源要素、土地空间、生态环境承载力,上海拥有合肥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互补性极为显著。在合沪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进程中,两市的互补性将长期存在,虽然未来在表现、重点、形态上会有变化,但基本面和大趋势不会改变,两市合作的基础和动因将会与时俱进。

高度的互补将内在地产生高效的互促,构建合沪双城合作具有多重战略价值。第一,对于两市,有利于在跨区域的更大空间集聚、整合和配置资源,实现区域一体化的互动协同,合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达到互利共赢。第二,对于上海,有利于疏解转型发展的压力,更加优化配置资源,扩大发展空间,增强全球城市功能。第三,对于合肥,有利于集聚优质资源要素,提升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加快提高经济社会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提高对安徽全省的辐射带动力,形成长三角城市群承东启西的战略增长极。第四,对于长江经济带建设,双城合作将进一步提升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总体能量,进而加快长江经济带全域建设发展,使之充分发挥国家经济重要支撑带的战略作用。在新常态新阶段,合沪双城合作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导,突破和超越以往权宜性、战术性、随机化、碎片化城市合作的范式及路径依赖,努力探索形成新型跨区域城市合作模式。具体指向应当是:以区域一体、双城协调为立足点,实施战略性合作;以双向开放、共赢共享为立足点,实践互补性合作;以多领域合作为立足点,实行整体性合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立足点,实现制度性合作。达成这四个指向,需要合沪两市共同发力,尤其是合肥要发挥主动。在两市优势互补、相互需要、共同诉求、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建立合沪双城战略合作,是时与势使然的必要而可行的选择。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