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5年内拆建供给建筑面积约4600万m2
未来五年深圳将完成各类更新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力争改造完成100个旧工业区项目和100个城中村或旧住宅区、旧商业区综合整治项目;通过拆除重建类更新预计供给建筑总面积约4600万平米,通过城市更新实现的固定资产投资约3500亿元,借由更新催生新的城市增长极。昨日,深圳市规土委发布《深圳市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征求公众意见稿),未来五年更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路线图将在深圳全面铺开。
更新目标
力争完成200个旧工业区和旧村改造
厚达40页的《规划》意见稿披露,“十三五”(2016-2020)期间,深圳将积极鼓励以综合整治为主,融合功能改变、加建扩建、局部拆建等方式的城市更新,规划期内力争改造完成100个旧工业区项目,为产业一体化和创新驱动发展腾挪空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竞争力;稳步推进城中村和旧城区综合整治,规划期内力争完成100个城中村或旧住宅区、旧商业区综合整治项目,有序推进环境质量提升。
规划期内,争取全市完成各类更新用地规模30平方公里。其中,以城中村和旧工业区为主的拆除重建类更新规模为12.5平方公里,实现年均土地供应2.5平方公里;非拆除重建类(综合整治、功能改变等)更新规模为17.5平方公里。完成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约3500亿元。
城中村更新
视不同情况拆建或者综合整治
对于受到高度关注的城中村更新问题,《规划》透露原特区内建筑质量较好、建设年代较新的城中村,原则上以综合整治为主;原特区外龙华中心、龙岗中心、空港中心(副中心)、观澜中心、布吉中心、平湖中心(组团中心),以及已建、在建轨道站点500米范围内的城中村,适度考虑拆除重建、加大保障性住房配建力度;原特区外一般区位且建筑老化、隐患严重的城中村,鼓励拆除重建;市、区主管部门认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中村,原则上以综合整治为主。
空间布局
将继续强化多中心组团结构发展
通过这部《规划》,可以一窥“十三五”期间深圳将如何优化空间布局,并明确了哪些重点发展地区。《规划》明确,深圳将继续强化多中心组团结构发展:以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公共服务为核心,加大龙华中心、龙岗中心、空港中心、光明中心、坪山中心、盐田中心等副中心及组团中心的更新力度,重点打造原特区外就业吸引力中心,有序疏解福田、罗湖、南山等原特区内就业和人口压力,提高各组团内部职住平衡水平,稳步促进多心组团式发展。对于“十三五”重点发展区域、轨道站点周边区域也将强化更新,形成城市新的增长极。
工业用地
严控成片产业园区“工改商”、“工改居”
《规划》中明确,工业区块控制线内的旧工业区更新方向原则上应为工业用地功能或新型产业用地功能。为保证制造业的用地规模,严格控制成片产业园区范围内的“工改商”和“工改居”,保证至2020年全市工业用地比重不低于25%。另外,加强创新型产业空间供给,配建创新型产业用房总规模约100万平米。合理引导更新方向符合法定图则等上层次的规划要求且满足相关情形的工业用地改造为新型产业用地。
公共配套不少于100所中小学、8家综合医院
“十三五”期间,深圳将优先推进公共设施配套缺乏地区的城市更新。重点在公共设施严重缺乏地区,划定更新统筹片区或重点更新单元,采用空间腾挪、功能整合等方式,贡献规模较大的集中连片用地,保障大型公共基础设施落地。具体数量上,“十三五”期间,通过城市更新项目规划落实的公共配套设施包括:不少于100所中小学,不少于8家综合医院,不少于215所幼儿园,不少于133个公交场站,非独立占地的公共配套设施建筑面积不低于87万平米。其中以龙岗区、宝安区、龙华新区三区最多。
住房供给力争通过更新配建保障房约650万平米
此外,在加强房地产市场供应,缓解住房短缺压力方面。“十三五”期间,《规划》中安排争取更新住房供给占全市住房总供给七成以上,规划期内实现新增约26万套商品住房的供给目标。而在保障房方面,则将严格执行更新配建保障房政策,力争通过更新配建保障性住房约650万平方米;以中心区、轨道站点周边、重点产业片区等为重点,提供13万套保障性住房;以轨道沿线或站点周边区域为重点,改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区位。
更新模式试点探索政府主导的更新单元实施机制
《规划》中还提到,“十三五”期间将创新更新模式。其中,政府主导类的城市更新模式将得到加强,将积极鼓励各区按要求划定重点城市更新单元,试点探索政府主导的更新单元实施机制;对市场主导类的城市更新模式将予以规范和完善,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更新。深圳还将在“十三五”期间推动《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的立法工作。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