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健康城市建设的“杭州标准”

2016-09-19 09:06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记者 黄 平 实习生 徐燕飞

9月初,G20杭州峰会期间,联合国副秘书长米歇尔·西迪贝走进杭州拱墅区的大运河国医馆、方回春堂,感受中医药的魅力,体验“健康杭州”建设。

杭州是全国唯一一个建设健康城市的省会试点城市。近年来,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不断推进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的协调发展。杭州为“国家健康城市”制定的标准指标体系,成为我国建设健康城市的“标准模式”。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健康城市是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发展的整体。”杭州市市长张鸿铭说,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杭州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体现人与城市的和谐。

杭州建设健康城市具有扎实的基础。1995年,杭州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2005年组织开展建设健康城市的可行性研究,并于2007年在上城、下城和拱墅三区先行试点。2008年,杭州作出《关于建设健康城市的决定》,启动建设健康城市各项工作。

健康城市建设,规划先行。2011年,杭州制定了《健康杭州“十二五”规划》,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进入新阶段。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首次出现在《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并独立篇幅提出“建设惠及城乡居民的健康杭州”任务。

建设健康城市,杭州的总体思路是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障、清新空气、安全食品、洁净饮水、15分钟卫生服务圈、15分钟体育健身圈”为目标;以“发展健康产业、优化健康服务、保护健康环境、营造健康文化、培育健康人群、构建健康社会”为建设任务。

以健康城市破解“城市病”

在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背景下,杭州也出现了人口增长过快、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城市病”。诊治“城市病”需强化“健康城市”的经营理念。

保护健康环境。随着2015年底杭州半山钢铁基地的全线关停,杭州成为国内第一个“无钢铁生产企业、无燃煤火电机组、基本无黄标车”的“三无城市”;在全国率先运行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目前日均租用频次达40万人次,每天相当于减少15万辆私家车出行。

发展健康产业。2015年,杭州市第三产业增加值5855.29亿元,占到全市GDP的58.24%。其中,全市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502.06亿元,占全市GDP的5.0%。

优化健康服务。启动重点慢性病干预控制行动,完善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实施健康生活进百万家庭行动,推广健康单位、健康市场,建设市民健康生活馆等。

“智慧医疗”强化健康服务

日前,“杭州智慧医疗”服务入驻支付宝城市服务,提供在线预约挂号、市民卡健康卡在线充值等服务。借助支付宝平台,以往挂号排长队、诊室与缴费窗口之间“跑断腿”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市民卡在线充值,是杭州推进“智慧医疗”的最新举措。截至2015年,杭州市各级医疗机构为627万人次的门急诊患者提供了“诊间结算”服务,按每个病人至少节约1小时的看病时间计算,降低时间成本超过627万小时,网上检验、体检报告查询系统服务总人次95.3万。

志愿者服务成为医院一抹温暖的亮色。走进每一家市属医院,门诊大厅的自助挂号机、报告单打印机旁都会站着志愿者,热情地指导帮助病人。今年以来,各家市属医院向社会招募了众多志愿者,仅市一医院的志愿者就达到600多位。

为了给行动不便的慢性病人提供上门服务,“预约诊疗服务进社区”于2012年在杭州主城区全面推开。通过“浙江省预约挂号平台”,主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所有省、市大医院实现并网,辖区居民经全科医生首诊后,可由社区医生通过平台选择就近预约诊疗。

以互联网为依托,杭州目前已实现“全院通”智慧结算、“全城通”智慧应用、“全自助”智慧服务、“全人群”项目覆盖的目标。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