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长三角合作发展路径转变: 从产业结构到世界级城市群

2016-11-17 10:2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姚建莉 陈新华

从布局合作,到要素合作,最终走向制度合作,长三角的一体化正逐步进入深层次。

最新召开的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上,浙江省委副书记袁家军提出,当前,长三角地区已经进入协同发展新阶段,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共同谋划和联动实施推进创新体系建设等重大战略,联合编制重要规划,积极创新重点改革,加快完善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和规划体系。

而这一制度和规划一体化背后,是长三角正向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进军”。

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近日,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在杭州市召开。该会议自2009年成立以来,在苏、沪、皖、浙四地辗转举办,今年已经进入了第八个年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疏理这八次会议内容发现,长三角地区合作内容呈现了从产业结构转移到世界级城市群的转变,而合作层次也从重点领域合作逐步深化至体制机制的创新。

据了解,在过去长三角的合作发展,一直侧重在产业领域。

2009年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江苏无锡召开,会议讨论的重点包括安徽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尤其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

2011年的联席会议上,上海则提出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化区域合作的中心任务;江苏瞄准“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目标定位,浙江围绕“海洋经济”做文章;安徽希望“皖江示范区”成为沪苏浙地区产业和资本向中西部转移的首选之地。

2013年的联席会议开始,主题开始发生了变化。当年会议提出,当前长三角地区改革发展正面临着新一轮重要机遇,一是中国(上海)自贸区正式设立,二是国家正在规划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抓住新的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是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

而2016年召开的长三角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则提出,长三角地区要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着力构建“四省市务实合作、东西双向开放、江海内外联动”的全面开放新格局,着力构建“以城市群为主形态,以都市圈为主构架,以基础设施网络为主纽带”的发展空间新布局,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事实上,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就提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是形成集约紧凑、疏密有致的空间格局,高附加值现代产业体系和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保障有力的支撑体系和生态格局,健全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这种变化趋势是必然的。在江浙劳动力成本上升,安徽方面积极对接的背景下,产业转移对安徽经济发展和江浙产业转型都十分有利。后来,随着产业转移工作的基本完成,要想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水平,城市平台的建设就变得重要起来。在国际化城市群的建设过程中,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已经转变为了产城融合。

机制体制创新

除了合作内容上的差别,长三角地区合作的深度也发生了变化。

2009年第一次会议上提出,长三角地区要加强交通、能源、信息化、科技、环保、信用、社保、金融、涉外服务、工商管理等10个重点领域的合作。在2010年的联席会议上,这10个合作领域和城市经济组重点合作事项被进一步协调推进。

2011年的联席会议中,重点合作事项除了商合杭客专、“皖电东送”、信息化交流合作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外,还提出要联合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推进长三角地区企业信用基础信息在产业转移、食品监管等领域的应用。

2015年,联席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推进统一的市场体系建设,共同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区域人才资源市场建设。

最新的会议上,则提出了制度与规划一体化。

多位专家指出,制度合作是最深层次的,也是最难的。

陈建军表示,在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中,相比基础设施建设,体制建设显得更为复杂和困难。体制改革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这也显示了长三角地区合作内容不断深化的趋势。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