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站在新起点、面临新任务,其中城市群建设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走紧凑集约化道路既是现实的需要,又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要求。
平均粗放的城镇化模式效率低下,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进程也进入快速推进阶段,1978年至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由17.92%跨越式发展到56.1%,城镇人口从1.7亿跃升至7.7亿,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我国城镇化发展方式是分散平均粗放式的,这种模式使得产出效率低下,导致了像上海、北京这样特大型城市的产出规模明显低于世界水平,尤其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如北京市的面积与日本东京大都市区、纽约大都市区基本相同,但总产出水平只相当于东京的14%,纽约的18%,北京市的人口密度不及东京的50%,每平方公里的产出不到东京的1/8。目前中国的城镇化已出现蔓延式扩张发展的倾向,这种平均粗放的城镇化是不可持续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人均占用土地远高于大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
在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城镇化建设必须走集约紧凑化道路,既是现实环境的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群作为空间集聚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市场经济规律驱动下形成的城市空间布局,它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经济,有效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在最近20年中,大城市的极化作用与集聚效应越来越明显,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因此,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必然要求走以特大型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发展道路,向纽约城市群、伦敦城市群、东京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等国际城市群看齐。
紧凑集约型城市群发展模式是成长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然选择。《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面对人口稠密、城镇化率低的现实,紧凑、集约化发展模式是提高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现实选择。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作为国家级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制度创新、科技进步等方面虽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与世界级城市群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调整发展模式,走紧凑集约化发展道路是我国城市群成长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由之路。
紧凑发展理论为我国城市群紧凑集约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西方国家,紧凑城市是针对郊区蔓延化发展提出的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基于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城市空间布局,推崇较高的居住密度及混合土地利用,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降低能耗的一种发展模式,该模式得到了欧美等国家广泛的支持和推崇。随着城市空间形态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衍生出都市圈、大都市带、城市群等空间形态,仅从城市角度出发的紧凑发展理论已不能满足空间形态发展的需要,而从区域角度出发对区域紧凑发展理论的研究逐渐兴起。根据紧凑城市的内涵,紧凑型城市群是从城市与城市之间角度研究的一种促进多个城市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形态。与分散型城市群相比,紧凑型城市群是一种资源节约型、高密度、高效型城市群,这为我国城市群走紧凑集约化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
总之,我国城市群走紧凑集约化道路,既是新型城镇化的客观要求,又是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现实选择;既是紧凑发展理论在我国的完善与发展,又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必然要求。紧凑集约型城市群主要包括以下三点内容:
城市群空间紧凑发展。由于土地级差地租的存在,引起空间要素的向心集聚,形成了填充式扩展和垂直扩张;集聚的同时,不具备竞争性的空间要素被推移至城市群外围,形成了蔓延式扩张和平面扩张。城市群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是衡量土地集约利用的核心指标,城市群空间紧凑度决定着城市群形成与发育程度。据测度,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紧凑程度最高,其次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紧凑程度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合理调控城市之间的空间紧凑程度,提高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效率,对于有效保护耕地,提升城市群综合实力及城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群产业紧凑发展。产业聚集和产业结构演变是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展的直接动力。产业结构特征决定城市群结构,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按照产业技术经济联系,在产业合理分工和产业链延伸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程度,是评价城市群综合紧凑度的首要指标。我国京津冀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明显的产业分工且区域内产业链联系不紧密、产业梯度落差大,导致整个城市群产业紧凑程度不高,制约了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紧凑发展水平。
城市群交通紧凑发展。高效完善的交通网络系统是城市群紧凑集约发展的先导条件和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尤其是轨道交通体系能够促进城市群内产业结构优化和空间结构调整,对于促进城市群内各区域一体化发展、城市与郊区紧密联系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提高城市群内节点城市之间交通通达性,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个城市群的紧凑程度。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