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城市风道”治理雾霾可行性高不高?

2014-07-08 09:48 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北京研究“城市风道”吹雾霾

北京首次系统研究“城市风道” 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2014城市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和北京的气象部门正在研究北京的城市风道,以减少热岛效应,提高空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预计相关研究结果将于今年年底发布。这也是北京首次系统研究城市建筑的风道。

据了解,城市风道又叫做城市通风廊道。在静稳无风的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容易积累。因此,把郊外的风引进主城区,或将成为驱散雾霾的有效方式。来自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环境气象学专家告诉记者,每个城市都有盛行风向,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在盛行风向的方向控制建筑物的密度和高度,以“留出城市风道”,提高城市空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

在近日的研讨会上,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与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刘春兰表示,目前国家和北京的气象部门正在研究哪些地区是北京主导风向的通道、通道应该如何维持等。她透露,目前北京正在修订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将有专门地章节阐述城市风道内容,这是北京首次系统性和全规模地进行相关研究,相关研究结果预计今年年底发布。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环科院近期完成了北京生态环境状况评估以及对大气和水环境影响研究。在关于“平原区绿化工程生态效应评估”的研究中,刘春兰表示,平原造林对大颗粒尘控制效果较好,但是对细小的颗粒物,比如PM2.5,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她透露,下一步在划生态红线时主要针对北京的重要功能区,包括生态敏感区、脆弱区,还有对改善大气、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的区域,把这些区域保护好,构建起整体的生态安全格局。

解读

依据本地主导风向等气候条件,建筑物合理安排通风廊道,会增强建筑自然通风条件,夏季可以减少空调使用时间。

本地主导风向

在规划城市建筑物时,要结合本地主导风向,建设成为便于空气流通的模式。

北京环城绿廊就是“城市风道”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吴唯佳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所说的“风道”,另外的一个名字叫做“通风走廊”,许多城市都有。一般来说,这种“通风走廊”比较宽,比较长,绿化植被较多,能够引导风向运动,降低城市内的温度。吴唯佳说,前几年北京一直在做的城市绿化隔离带,就是一种“城市风道”。

“城市风道”仅对局地雾霾有效

来自清华大学的一位大气环境专家对记者坦言,“城市风道”对于所谓的“驱散雾霾”作用不大。他表示,雾霾重污染时,大气扩散条件不利,混合层高度在300米到1000米左右,但即使利用建筑群形成所谓的“风道”,高度也远不到1000米。还在雾霾笼罩范围内。

吴唯佳表示,“城市风道”对大范围区域的雾霾没有效果,但在小范围局地雾霾时,“城市风道”能够改善城市内部的通风状况。

未来可期待京津冀生态网络

吴唯佳表示,目前清华也在做关于“城市风道”方面的研究,要从北京的城市,到远郊,再到天津、河北,开发一些绿化通风廊道,提出要在京津冀地区形成一个生态的网络。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北京要在现有建筑群里进行“风道”规划困难重重。首先五环内的城市建设已经基本定型,且高度密集,“动辄几公里的风道,连地儿都没有。”此外,北京西北靠山,即使建成风道,风向对流的效果也难以确定。

3/5<12345>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汤海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