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2017:郑州抢抓机遇 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7-01-11 10:59 来源:郑州日报 作者:成燕

核心提示

今年是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关键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省十次党代会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

今年,郑州市经济工作主要指导思想是:全市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总目标,持续深化“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奋发有为”总要求,突出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昨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经济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一幅美丽的发展蓝图正在向我们徐徐展开。

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 左右

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进出口总值增长3%左右,实际利用外资与上年基本持平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左右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节能减排、环保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加快东部新城区、南部新城区、西部新城区开发建设,打造复合型现代化新城区。其中重点做好征迁群众的安置工作,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70000套,确保今年回迁群众35万人以上。同时继续加快国家航空一类口岸、铁路一类口岸和国际陆港、多式联运体系建设,配合做好米字形高铁、机场至高铁南站等城际铁路建设,构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推进畅通工程建设,城郊铁路一期、1号线二期投入运营,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93.6公里;以城市道路交通关键节点工程建设为带动,开工建设6号线、8号线一期等9条轨道交通线;加快推进5号线、3号线等5条线路建设;确保东三环(107辅道)快速化等一批工程主线建成通车。

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加快新郑、新密、荥阳、登封、中牟5个试点城市提质工程建设,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乡、承上启下、促进城乡互动的纽带作用。加快县城水电气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强化县城、组团新区以及产业集聚区的城市功能。研究确定一批区域位置好、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市级中心镇,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业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工程,通过市县两级共同治理,建立起“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先期培育一批产业形态特色鲜明、美丽环境和谐宜居、传统文化彰显特色、设施服务便捷完善、体制机制充满活力的特色小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网络向农村覆盖,形成结构合理、区域协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做强先进制造业。大力推进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家居和品牌服装七大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全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3500亿元,汽车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装备制造业产值达2000亿元。

做大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专业园区建设,推动12个省服务业“两区”争创省星级服务业集聚区。支持登封建设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继续做好国家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扩大服务业消费需求,重点支持科技服务、金融服务、通用航空、服务外包、家居服务等新兴产业,推广文化消费、体育消费、绿色消费等消费模式。力争2017年新增挂牌上市企业30家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增长18%。

做优现代都市农业。围绕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生态保障功能,在绕郑州主城区(西至荥阳、南至新郑、东至中牟、北至黄河大堤)生态圈范围内进行耕地种植业结构调整,种植苗木、林果树、牧草,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生态保障功能。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菜篮子”保障能力,力争新培育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以上集群30个,实现休闲农业营业收入35亿元。

关键词

改善民生

打好脱贫攻坚战。全市要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800人、完成整村推进20个,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村全部退出、扶贫对象全部脱贫”。

稳定扩大社会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去产能企业分流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三大群体就业工作,做好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帮扶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亿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整合,适度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推进社会救助和扶贫制度的有效衔接,落实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切实兜住困难群体民生底线。加快养老事业发展,促进医养结合。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支持郑州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推进国际国内一流大学来郑设立机构。加快儿童医疗、心血管医疗、肿瘤医疗、脑血管医疗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四个中心”、郑州数字文化馆等重大工程,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更加注重运用科技、法治和创新手段抓好社会治理,加快建立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治理,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完善信访工作机制,深化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持续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关键词

生态建设

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继续强化末端治理的同时,大力推进气代煤、电代煤,推动能源结构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变,推进全民治污、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努力推动防治工作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减排的转变,确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力争煤炭消费总量占比下降到65%以下,确保60%燃油公交车更换为新能源车,市区所有建筑工地按照标准要求整治达标。

切实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以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为引领,建成牛口峪引黄、环城生态水系循环等工程,推进生态水源工程建设扩充水源,加强全域河道综合治理提升水量,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提升水质,着力构建流域生态系统。

持续加快林业生态建设。要围绕中心城区绿色生活圈、中心城区外围生态隔离圈、市域边界森林组团防护圈、全面升级黄河沿岸森林屏障带“三圈一带”建设,完成森林资源培育和林业产业种植11.7万亩,着力构建森林生态系统,努力构筑绿色发展屏障。加快建设大型主题森林公园和黄河大堤两侧万亩以上湿地、湿地公园(保护区)。建成郑州园博园、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园博会。强力推进中心城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公园绿地建设工程。

关键词

深化改革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方面,要持续推进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同时,要防止已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去库存方面,库存量大的县(市)要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通过调整土地供应规模、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完善公共服务等措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去化周期短的开发区、县(市)区,要坚持“稳价放量”的原则,加大土地供应,优化用地结构,强化市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持续深化政务体制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放权“含金量”、增强监管有效性、突出服务主动性。深化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一口受理”,提高行政效能,方便群众办事。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编制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

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把社会职能剥离、改革企业产权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尽快研究出台政策措施,分类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

开放创新双驱动

强力推进航空港实验区建设。以航空枢纽建设、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培育、体制机制创新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以智能终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基地,力争2017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200亿元,工业超百亿企业达到4家以上。大力推进实验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中国创客城”。以郑州通航试验区为核心,加快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

加快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建设。围绕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内陆改革开放先行区、国际一流的自由贸易园区三大战略定位,积极推进商事制度、监管制度和金融制度创新,着力将郑州片区打造成为中国(河南)自贸区全方位深化改革引领区、多领域扩大开放先行区。同时加快汽车、肉类、澳洲活牛、粮食等口岸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水果、冰鲜水产品和食用水生动物等口岸年内实现规模化运营,争取药品、植物种苗等口岸申建获批。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尽快启动国际陆港二期建设;发挥好中欧班列(郑州)品牌效应,带动产能出口。推动新郑综保区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经开综保区验收运营。要进一步提高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力争新引进“四力”型项目50个、引进市外域内资金增长5%。

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谋划建设“未来创新城”和“国际科技城”,力争示范区内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7件,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增长12%以上。强化与孵化器(众创空间)、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推动中科院软件所郑州分所项目后续建设;认真谋划中科院电工所、中科院大学双创学院等中科院系统院所来郑设立分支机构,力争全市新建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3个。

完善科技人才队伍培育引进体系。筹划建立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力争新引进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紧缺人才200名、领军型创业团队20个;着力推进国家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支持科技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