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区域与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在接受《经济日报》“经济圆桌”栏目采访时表示通过城市群不同的作用和不同的分工,在长江经济带将逐步形成“1+2+3”的城市群建设新格局,“1”就是建设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就是建设两个国家级城市群,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3”就是建设三个地区性的城市群,包括江淮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将这些城市群建成推进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
方创琳表示,长江经济带有大小六个城市群,从长江下游到上游依次包括长三角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这六大城市群的总面积占到了长江经济带面积的45%左右,人口占长江经济带的73%,经济总量占长江经济带的83%。可以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承担着经济发展战略核心区的历史重任。但是,在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城市群发育差异非常大,上游地区建立的城市群发育程度较弱;各个城市群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区域竞争大于合作,上中下游城市群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竞争等一系列问题。
方创琳说城市群是一个高度一体化的群体,在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城镇化水平等方面有严格的标准,因此促进城市群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目前,长三角城市群的发育程度较高,成渝城市群发育处在中等水平以下,长江经济带的其余城市群发育程度都非常低。
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由于体量较小,辐射作用很弱,只能作为带动贵州省和云南省两个地区性的城市群来发展。虽然这两个城市群的发展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性,市场在城市群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很小,但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相信市场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