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北京城市副中心详细规划年内出台

2017-01-16 09:03 来源:新京报

按照首都之窗公布的去年政府工作重点情况汇编,副中心年度建设“成绩单”由此亮出。新京报记者获悉,目前,通州总体规划以及通州和廊坊北三县地区的整合规划初稿也已完成,副中心详细规划年内出台。

北京市人大代表、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总设计师朱小地。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去年12月3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2项目工程结构顺利封顶。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北京亮出副中心年度建设清单;建设领导小组已成立,工作机制首次公布

城市副中心设计方案内容

1 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共约155平方公里。

2 运河沿线选取6处各具特色的重点地区,同步开展详细城市设计,共约48平方公里。

●一号地区为原通州商务园

●二号地区为运河商务区(五河交汇处)

●三号地区为杨坨地区(大运河通州段的中间位置)

●四号地区为行政办公及生活配套区

●五号地区为东方化工厂改造区

●六号地区为张家湾工业区和张家湾古镇

新京报讯 按照首都之窗公布的去年政府工作重点情况汇编,副中心年度建设“成绩单”由此亮出。新京报记者获悉,目前,通州总体规划以及通州和廊坊北三县地区的整合规划初稿也已完成,副中心详细规划年内出台。

4单位将首批入驻行政办公区

昨日,首都之窗公布《2016年市政府重点工作情况汇编之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篇》(下称《汇编》),亮出副中心年度建设清单。其中,城市副中心建设工作机制首次向社会披露。

据悉,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13位市领导担任副组长,建立了“1+8+40”的工作机制。

具体来说,“1”即1个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8”即在领导小组下设8个专项机构,分别是规划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机关搬迁工作、通州区协调对接等7个指挥部以及专家咨询委员会。“40”即40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规划国土委等相关单位组成。

目前,行政办公区部分建筑现已实现结构封顶,地下综合管廊等部分市政配套设施已实现开工,年底四大市级机关和相关市属行政部门将率先启动搬迁。昨日,通州区区长张力兵介绍,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规划国土委、市财政局有望成为首批入驻的委办局。

副中心规划将联动北三县

副中心的详细规划进展如何?昨日,北京市规划国土委主任魏成林在“市民对话一把手”中介绍,目前通州的总体规划以及通州和廊坊北三县地区的整合规划初稿已完成,还需要经过专家论证。副中心的详细规划以及副中心城市设计,都要在今年完成。

据了解,城市副中心规划将加强城市副中心与大兴、亦庄、顺义及廊坊市北三县地区的功能统筹和协同联动,引导城镇规模和功能有序发展,形成面向区域、功能协同的城镇群。

同时,城市副中心与廊坊市北三县还将共同划定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防止连片发展,并且落实各项土地和房地产的管控措施,摒弃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发展方式,抑制投机性住房开发。

■ 焦点

市政协委员、通州区副区长李亚兰

通州将研究运河文化带保护方案

新京报讯 对于在潞城镇考古发现的西汉古城遗址,通州区将考虑在原地建遗址公园。15日,市政协委员、通州区副区长李亚兰在谈及城市副中心的文物保护工作时表示。

2016年,在北京行政办公区考古挖掘的时候,在通州潞城镇发现了西汉初年的路县古城的遗址。“这次考古工作应该说做得非常科学”,李亚兰说,首先探明了它的位置和规模,同时也发掘出了一些珍贵的文物。

如何在副中心建设过程中保护古城遗址和文物?李亚兰说,现在有一个想法,计划在路县古城遗址原地做一个遗址公园,把路县古城遗址充分地保护起来,可能的话,还将在附近建一个小的遗址博物馆,把这些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展示出来。

“实际上,对通州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今后的发展怎么能够相互融合,也是有很多特别好的想法。”李亚兰说,在通州“十三五规划”,特别是在城市文化发展研究中都提到,把通州的“一带四片”,一带即通州运河文化带,四个片区包括路县古城、通州古城、张家湾古城和漷县古城,都保护起来,恢复传统的元素。

对于运河文化带,首先将探明运河沿线历史记载的古迹和古遗存,能发掘的发掘出来,能展示的用特殊符号展示或介绍出来。李亚兰表示,目前正在研究运河文化带的保护方案,今后将形成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局面。

建议·【教育】

注重优质 更要考虑均衡

李亚兰认为,优质教育是体现副中心形象、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要求,所以优质的教育不可或缺。

“但是引入优质教育时,更应该考虑均衡”,李亚兰说,通州不只是155平方公里的新城,而是整个906平方公里的全域,通州新城周边区域,特别是农村地区学校,如何快速的提升质量,是摆在通州面前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何实现均衡?李亚兰认为,关键在人,在于教师、校长的水平和能力,在于高质量教师队伍对副中心农村地区的帮扶。

她表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有一定的时间段,比如1至3年时间,这就需要出台配套的鼓励政策,包括在交通、住宿,以及其他方面的待遇都要给予保障。

建议·【医疗】

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应“适度”

李亚兰说,北京的“大城市病”中,大量人口聚居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作为全国的医疗中心,北京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虽然这些人是短时间在京,但是伴随产生的一些产业链条却是长期的,比如医院周边的小餐饮、小旅馆等,这些低端的产业聚集,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多压力和挑战,并且可能产生很多问题,包括安全问题等。

“所以,我觉得通州在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中,一定要避免这个问题”,李亚兰认为,通州的优质医疗资源一定要适宜、适度,不要过度聚集。

■ 对话

行政办公区总设计师朱小地介绍设计理念

采用中轴线布局建筑体现中国风

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建设,是本次市人代会和政协会上被多次探讨的热点话题。市人大代表朱小地,除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的身份,还是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总设计师,同时也参与副中心的总体设计。14日丰台代表团分组审议时,市人大代表、副市长陈刚着重介绍,朱小地团队关于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设计方案,从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最终被确定采用。

昨天,朱小地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讲述了他的团队对于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设计理念,并以设计师的视角介绍了副中心的未来轮廓。他说,行政副中心的规划采取的是中轴线布局,行政办公区的建筑传承传统建筑的神韵,体现了气宇轩昂的中国气象。

方案

百余位设计师参与设计 方案5次大调

新京报:副中心设计一直备受关注,行政办公区更是其中重点,你的团队为了完成这项设计做了哪些工作?

朱小地:我们提交的设计方案之所以最终被认可,主要是构思和设计的成果,与国家现阶段的发展需要,以及副中心的建设期望实现了完美对接。正是由于几十年对北京旧城的研究的经验积累,才有了本次设计的爆发。

从2015年底准备投标到2016年上半年中选,院里投入了100多名建筑师、工程师参与设计工作,这个过程中,我们反复研究,经历了很多轮方案优化,重大的方案调整就有5次,最终进入工程设计阶段。

新京报:现在进展如何?

朱小地:行政办公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已经基本完成,工程已经开工、进展顺利,预计本月底即将迎来结构封顶。现在建筑设计工作的细化仍在进行中,主要是在落实设计成果和实际效果之间的误差校正问题。这么重要的大体量的城市建设,不是简单停留在图纸上就能精准感受的,施工工艺、材料加工、建筑之间的关系等,都需要到实地协调。

建筑

用镂空手法展现现代建筑中国风

新京报:副中心办公区有哪些独特风格?

朱小地:我在规划方案中运用了中轴线的控制要素,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主要建筑就坐落在中轴线之上。中国的城市建设的发展史上,历来对城市中轴线都非常重视,从民居到城市空间结构,都是“家国同构”的概念,中轴线的“中”体现的是居中而立,“轴”则是南北方向。将这些规划理念融入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规划设计中,就形成了从南到北的序列空间,在中轴线上形成左右对称的格局。

副中心的未来发展不可限量,一定要有一个重要的城市空间格局去统帅整个城市的发展,要形成整体的空间形态。所以,在中轴线南北布局上,我们设计形成几组大尺度的空间院落。

新京报:据了解,行政办公区的建筑风格主打“中国风”,具体如何表现?

朱小地:在行政办公建筑的设计中,我们做出了大胆创新,用新的形式去展示建筑的屋顶部分。传统的建筑通常用瓦来做屋顶,而瓦的主要功能是防水,现在我们已经不需要瓦作为防水材料,面对巨大的公共建筑,瓦的细碎尺寸也不能适用大型屋顶尺度。所以我们采用了平面的石材,并且没有简单地把屋檐挑出来,而是在建筑的角位采用现代建筑空间的虚实对比,留出了较大尺度的开口镂空部分,以此来体现整体形态的气宇轩昂。

道路

斑马线路面或“改装”让汽车减速

新京报:副中心是组团规划设计的,将分为多少个组团?

朱小地:据我所知,副中心规划的12个组团,每一个都以不同的城市功能为主,配套设施齐全,都体现着职住平衡的理念,和以步行系统为特征。

新京报:怎样体现以步行为主?

朱小地:应该构建起连续的、多层次的、可识别的公共空间步行系统。机动车道不应该做得过宽,这样不利于行人穿越。

而且现在斑马线的设置也是便于机动车通行,仍然是沥青地面。在副中心,我们可以考虑设计有利于步行的路面铺装,汽车行至此处有震动、起伏,需要减速,给城市的步行人流带来更多方便,变电箱、电线杆等都会取消,为步行让出空间。这些都在设计考虑中。

新京报:机动车道是否需要更新设计?

朱小地:人行步道、自行车道、机动车道,想在一个城市道路上实现更好的规划,就需要更多的尊重人的出行,因为真正的宜居城市不应该是一座汽车呼啸而过的城市。现在的道路为了便于机动车,转弯半径设计得比较大,那么在副中心的道路设计上,可以把机动车转弯半径变小,这样汽车自然会减速。而且按照目前的设计,实现职住平衡后,就会减少长距离的通勤,机动车使用率也会减少,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地下空间,以便于停车。

防涝

机动车道上下行间设计宽阔绿隔

新京报:行政办公区设计时,还有哪些细节考虑?

朱小地:通州水资源与林木茂盛,本身就是一个城市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地方,设计之中,这里不会再有围墙的概念,市民可以更自由地到达办事机构,而且除了政府办公区之外,和其他组团一样,这里也同样设计了学校、住宅、商业、医院、城市空间等。

新京报:12个组团是按照水和河道来划分的,与建成区相比,防涝方面有哪些特别之处?

朱小地:旧城需要满足交通压力,所以才形成了适合机动车而不适合人的交通格局,无法再去展开较大的道路断面。

但在副中心的道路设计上,机动车道上下行之间保留了比较宽的绿化系统,路不再是简单的一块路面,中间会有比较宽的绿化,我们看到的不再只是一条宽阔的马路,而是掩映在绿化环境中的道路系统。下雨天,雨水会先排入绿地之中渗漏至地下,充分利用雨水。经过渗解后,过多的雨水才会排入市政管网。

委员声音

城市副中心规划时应该明晰和划定规划建设的边界和底线,将建设的下限和上限结合考虑;城市副中心在建设规划过程中,应该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风险评估。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工大经管学院副教授崔铁宁

通州地处北京水系下游,地势低,排涝能力弱;其再下游的河北、天津蓄洪排洪能力有限,建议合理提高城市副中心防洪等级。并建议京津冀设立流域长,统筹从山到海的全流域防洪事务。

——市政协委员,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良

城市副中心建设规划过程中,应该提前考虑建设快递处理中心或者分包中心。北京去年快递量19.6亿件,现在每天800万件,基本每3个人每天就会收到一件快递。如果在城市副中心建设过程中,不提前规划布局,不能保障业务用地,就会满街摆摊儿。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副巡视员全忠敏

采写/新京报记者 赵实 戴轩 邓琦 王硕 王梦遥 李玉坤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