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重庆构建“一心多极网络化”空间格局

2017-01-16 15:59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杨野 任明勇 刘波 陈翔 罗薛梅 李晟

一心多极网络化,即以主城区为核心,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12个区的城区为增长极,构建由环形和多条放射状城镇发展轴联结形成的轴带圈层网络化空间形态,形成由主城区-各区城区-镇组成的大都市区城镇结构。

政府报告还提出,将引导渝东北城镇群特色发展,推动“万开云”板块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发展联动、一体繁荣。

支持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构建民俗生态城镇群。同时提升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完成主城区城市总体风貌设计,实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保护和修缮一批传统风貌街区。

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

加强城市立体综合开发,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试点。整治规范占道停车行为,疏缓道路拥堵;持续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景观照明提升工程。

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志强:

空间格局更广阔,更利于产业创新升级

“推动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构建‘一心多极网络化’高度融合的空间格局,这是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化和落实。”昨日,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志强在接受重庆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重庆是国家中心城市,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构建一心多极网络化,有利于增强重庆作为国家5大中心城市,在增强自身功力,集聚辐射周边这一功能的体现。

王志强说,“这个一心多极网络,恰好是成渝城市群的组成部分。”

“空间格局更广阔,更有利于产业创新升级。”王志强说,在这个“一心多极网络化”架构中,形成重庆大都市区功能互补、产业协作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同时,依托这一空间格局的拓展,还有利于主城区功能疏解。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这在增强自身内功的同时,也将更有利发挥国家赋予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形成的功能展现。

“一体化大都市区规划的落实,首要的当然是交通。”王志强认为。

“目前,市内多部门已经联动,开展大都市区一体化交通的规划。”王志强说,在这份规划中,将大都市区轨道交通网、主城轨道网、铁路干线网三网融合。

也就是说,轨道、市郊铁路、干线铁路闲置运能,将是互联互通的要素。“利用干线铁路开通市郊铁路,这是一个多赢的机制。比如跳磴到江津,这些线路与市郊铁路,利用起来,避免重复建设。”

王志强说,利用干线铁路闲置运能开通区间内的班列,其实重庆在2014年就已启动,比如,合川就利用渝遂铁路,开通了到主城两对班列。下一步,重庆将在长寿、涪陵方向,借助干线铁路开通客运班列。

市政协委员、市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赵芾:

发展都市快车,强化主城和发展新区联系

构建“一心多极网络化”,轨道交通是重要支撑。昨天,市政协委员、市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赵芾表示,轨道交通有多种形式,重庆目前规划已有三种,轨道交通不同的运载能力和运行速度适应不同的区域。

赵芾介绍,重庆已规划的三种轨道交通包括:轻轨、地铁和都市快车。

比如轻轨2号线适合在城市核心区内部的公共交通,双轨地铁适合都市功能拓展区的公共交通,而都市快车则适合强化城市发展新区与中心城区的快捷公交联系。赵芾说,如果能实现白天从合川、永川这些卫星城乘轨道交通到主城上班,晚上再返回,这就意味着大都市区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成熟了,我们多年一直提出的“疏散中心城区功能”这个目标就实现了。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密中心区域轨道交通线。

在赵芾看来,这个“加密“并非只是简单地多建设一些目前的地下轨道交通线,也可以用其它轨道交通形式来补充。比如缆车和有轨电车,经济、快捷,也符合重庆山地城市的特点。

目前重庆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体系主要是由公共汽车(常规公交)为主、地下轨道交通为辅。

赵芾认为,常规公交由于线路长、站点多、线路重复等原因,特别是主干道站点公共汽车长龙现象,导致公交运行效率低;而地下轨道交通虽然速度快、运量大,但由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运行成本高,无法取代常规公交建成高密度的交通网络。因此,赵芾建议,构建以跨江跨区域的地下轨道交通为骨架,城市片区内地上有轨电车为纽带,缆车等为补充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具有山地特色的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

市政协委员、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勇:

将有利展现重庆美丽山水大都市特点

“大都市区一体化,构建一心多极网络化,是符合重庆山形地貌特点以及产业分布现状的。”昨日,市政协委员、重庆社科院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勇认为,这将有利展现重庆美丽山水大都市特点。

重庆主城“一心”与12个区县,构建起了一个增长极。通过高速路、城际铁路把大家互相连接一在起。而中间是绿色屏障,生态隔离,这符合重庆的山形地貌特点。

“我们重庆因为地理原因,不可能像平原城市一样向外扩张。城市发展新区是未来我们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一心多极的提出,就是在既保持重庆山形地貌特点的同时,又形成大型的都市经济圈。将来,重庆就是一个田园城市,有山有水,而且城市功能又完整。”李勇认为,现在首要任务是,12个区首要高度统一,调整区域内各地规划与主城的总体规划相一致。城市路网、管理标准也要以主城区的标准来进行提高;同时,主城的教育文化科技资源要向周边区县辐射。

“要完成一心多极的建设,交通是大问题,路网就像血脉连通各个重要器官,不能出现梗阻。”李勇表示,各区县要在观念上达成共识,交通设施包括轨道、快速路的建设,要引导和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进来。利益均沾才能更快形成一张大交通网,一心多极才会真正建立起来。本报记者 杨野

市人大代表、铜梁区委书记陈勇:

打通交通阻碍,思想行为理念也要主动融入主城

“要融入一心多极网络化大都市圈,铜梁要抓龙头产业,与周边区县做到差异化发展,而最重要的任务是打通道路瓶颈。”昨日,市人大代表、铜梁区委书记陈勇在接受重庆晨报记者专访时,建议大都市区范围内可以实行零票制,共享网络一体化之后带来的便捷,更有利于主城传统产业向功能区转移。

“一体化要集聚和辐射,自身的内功就要练好。”陈勇说,铜梁这些年结合城市发展新区功能定位,以工业化主战场要求自己,积极在产业集群上做文章,加强招商引资,对一些僵尸企业重新进行改革。

陈勇认为,在一心多极网络化都市圈的发展下,铜梁正紧扣打造重庆工业经济重要增长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渝西地区重要生态屏障科学定位,实施工业强区支撑战略。“修炼好了内功,在一体化推进中,才更有集聚、辐射他人的功能。”

“要融入大都市一体化,铜梁也存在短板。”陈勇谈到,目前,铜梁区无一条铁路穿境而过,已有的三条高速路,其中渝隧和成渝高速均处于负荷运转。运输成本加大,交通问题制约了铜梁发展。

铜梁将重点推进至两江新区的高速公路,该路终点位于北碚歇马,双向六车道,全长26公里。“打通这条路将成为铜梁与主城融合的快速通道。”陈勇称。轨道交通璧铜段和安居段,也承载着拉近铜梁与主城距离的重任。陈勇透露,这条轨道线已被纳入了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体系,进入了开工倒计时。

陈勇提出,在大都市一体化背景下,整个铜梁都要改变思路,不管思想、行为方式、发展理念都要与主城接轨,主动融入主城。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