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推动地级市发展 形成新兴增长极

2017-01-18 14:13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周舜尧 李璟 刘迅

代表、委员热议加快构建多极发展新格局——

“坚定不移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在今年重点做好的七个方面的工作之一。其中,提出要“加快构建多极发展新格局、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为此,昨日不少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纷纷提出建议和意见。

打造大武汉亮点片区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支持武汉重大产业项目引进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增强要素聚集、科技创新和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对全省的核心带动作用。

对此,湖北省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万勇表示,武汉市将着力培育壮大“四新”经济,更好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着力加快国际化进程,更好发挥开放先导作用;着力提升品质品位,更好发挥特大城市、省会城市示范作用。

万勇介绍,武汉市将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领域,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重点加快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航天产业基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国家网络人才培养和产业创新基地等4个国家级产业基地。

同时,武汉将把招商引资作为赶超发展的“一号工程”,全力“引大资、引外资、引民资”,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把武汉片区建设成为湖北对外开放的试验田、新窗口。

“对标国内顶尖城市,打造大武汉亮点片区。”省人大代表、武汉市正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丽芳说,近年来,武汉市城市建设虽然“全面开花”,但是与国内外先进城市比较仍有差距,主要是缺乏一个拿得出手的“国家级”的代表城市形象的区域。

徐丽芳建议,武汉市在规划设计上,要借助“外脑”,学习借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长期积累的成功案例和经验,谋划大武汉亮点区块的规划设计。比如,上海世博园区、陆家嘴等地规划设计,均以大尺度的城市轴线、公共空间为核心,用轴线引领城市发展,展现城市的精神底蕴。

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打造新兴增长极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支持襄阳、宜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3至5个经济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地级市加快发展,形成新兴增长极。

对此,湖北省人大代表、宜昌市市长马旭明表示,宜昌市将加快“三城市”的建设,即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在全省率先实现精准扶贫,率先建成小康社会。

马旭明建议,下放三峡机场的有关管理权限到地方,支持三峡机场建设为中心区域性枢纽。同时,省级层面统筹规划,加快全省化工产业布局调整的规划,并出台相关措施支持化工产业入驻园区、搬迁改造、产品升级,支持宜昌化工产业向精细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要实现多极发展,必须有产业做‘底盘’。”省人大代表、咸宁市政府市长王远鹤说,咸宁在交通区位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有希望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新型增长极。

王远鹤说,近年来,咸宁与武汉产业对接效果较为明显,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他建议,武汉应向高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现代科技方向发展,咸宁可作为“生产基地”、“创业基地”。

绿色工业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20至30个发展潜力大、承载能力强的县市,建设成为新的增长节点。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依托,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扶持10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经济的发展。”省人大代表、襄阳市谷城县委书记伍义兵表示,发展县域经济要重视当前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争取符合地方产业规定定位的项目落户,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信息化技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把经济底盘做大、做实。

“在实现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实现绿色发展。”伍义兵说,谷城县通过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目前,谷城县再生资源产业成为全省重点支持的产业集群。

其中,2014年谷城县再生资源工业企业达到290多家,亿元以上企业125家,三环车桥、骆蓄集团、湖北金洋、三环锻造4家企业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年回收利用各类再生资源230万吨,规模以上企业再生资源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10亿元。3年内,谷城全县循环经济产业产值可突破1200亿元。

“资源依赖是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湖北省人大代表、远安县县长汤明认为,破除资源依赖意识,避免主导产业选择中的急功近利倾向,是增强县域经济活力的关键之一。

相关新闻

湖北省政协委员、荆门市政协副主席刘国芳——

各县市区要形成地方特色品牌

本报讯(记者 郑玮)湖北省政协委员、荆门市政协副主席刘国芳认为,发展县域经济需要首先破除“内陆意识”,抢占“科技高地”,打造思想形态的“沿海地带”,变竞争压力为创新压力,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抢占先机。各县市区要充分挖掘各地比较优势,形成各自地特色和品牌,同时积极承接沿海地区转移产业、资金和技术。

刘国芳建议,要加强科技创新政策要素的整合,聚焦“县域经济”打造科技创新孵化、成果转化的“主战场”。全力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支持县市区成立“科技城”、“众创空间”、“众创社区”、“云端平台”等,加强对县域园区的全省统筹规划,支持打造特色化、专业化、差异化的产业园区。

大冶有个“小目标”:进入百强县前60名

本报讯(记者张衡)“2015年,湖北县域GDP占全省GDP比重超过6成,但与东部沿海地区比较还存在差距,‘百强县’江苏28个、浙江18个,湖北仅有大冶、宜都等两县市。”湖北省人大代表、黄石市副市长、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认为,湖北应补齐短板,当县域经济发展起来,多级也就起来了,但需要将基脚打扎实。

“大冶‘十三五’经济结构调整已基本到位,做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李修武说,今后五年,将突出“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城市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生活品质化”的“一优三化”发展战略。并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再翻一番、百强县排名从83名迈向前60位的目标。

武汉市将着力培育壮大“四新”经济,更好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着力加快国际化进程,更好发挥开放先导作用。

——湖北省人大代表、武汉市市长万勇

宜昌市将加快“三城市”的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精准扶贫,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湖北省人大代表、宜昌市市长马旭明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